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生命科技政治特征分析和案例比较研究——以黄禹锡事件为轴心

生命科技政治特征分析和案例比较研究——以黄禹锡事件为轴心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目录

第1章研究方法与学术背景 (1)

1.1 课题缘起与案例选择 (1)

1.2 立论假设与研究方法 (2)

1.3 概念界定与论文结构 (4)

1.4 研究目的与创新意义 (6)

1.5 科学政治学研究背景 (6)

第2章科学伦理遭遇国家利益:意识形态至上任意突破科学底线 (12)

2.1 黄禹锡崛起过程中蕴涵国家主义特征 (12)

2.1.1 从高高举起到轻轻放下 (12)

2.1.2 GDP曲线上的一个拐点 (14)

2.1.3 黄禹锡事件并非孤立的科学史案例 (16)

2.2 从化学合成胰岛素案例看国家主义特征 (17)

2.2.1 兵团决战挤破急功近利的科研泡沫 (17)

2.2.2 回归科学共同体研究范式收获成果 (18)

2.2.3 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拒绝诺贝尔情结 (19)

2.2.4 政治意识指导科研模式完全失败 (20)

2.3 遗传学理论也要服从革命需要 (21)

2.3.1 生物学概念丰富了毛泽东思想 (21)

2.3.2 李森科学说挑动国家政治利益 (22)

2.3.3 遗传学终究只是权争的牺牲品 (25)

2.4 曼哈顿计划中的国家主义特征 (27)

2.4.1 放射医学:核子技术的理想归宿 (28)

2.4.2 原子弹:曼哈顿计划毁灭了生灵 (29)

2.5 我国生命科技史上的国家主义:衰落还是兴起 (31)

第3章西方的进展与东方的失衡:后黄禹锡时代生命科技的发展与应用 (34)

3.1 聚焦“孤雌繁殖”:黄禹锡启发了干细胞学术思路 (34)

3.2 二年突破三项干细胞研究纪录的西方学术圈奇迹 (36)

3.3 后黄禹锡时代的干细胞与克隆技术研究成果总汇 (37)

3.4 合成生物学引领人类科技制造首例人造生命雏形 (41)

3.5 缺乏科技敬畏的中国社会技术开发危及生命健康 (43)

3.5.1 粗放型的添加剂技术泛滥在危害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领域 (43)

目录

3.5.2 专业监管缺位下引进的新技术意外加剧了食品安全危机 (47)

3.5.3 技术与资本的内外勾结主导了转基因主粮种植逐利中原 (52)

第4章人格操守影响科学伦理:解读生命科学事件中的精英作为 (55)

4.1 黄禹锡事件中的关键人物与行为操守 (55)

4.2 曼哈顿计划的成功与反法西斯精英的共同理念 (61)

4.3 近代中国生命科学历史事件中的形形色色专业人士 (66)

4.3.1 科学精英的内在人格与学术多元 (66)

4.3.2 阶级斗争年代中的学术精英操守 (67)

4.3.3 科技精英自动畸化沦为行政工具 (70)

4.3.4 科技学术被动畸化成为外交工具 (72)

4.3.5 与奸商为伍出卖灵魂与技术的个体 (73)

4.4 生物科学技术成为政治巨鳄控制政权的玩物 (74)

4.5 转基因主粮种植的政治博弈中隐现国际巨鳄的背影 (75)

4.6 高中生凭借基础知识关注着转基因粮食的十大疑问 (80)

4.7 生命科学工作者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和敬畏言行 (83)

第5章崛起的冲动依托权力的本能:解析生命科学背后的政府作为 (90)

5.1 紧握政府无形之手数年造就黄禹锡“大师” (90)

5.2 韩国政府力挺模式获得中国科技部极力赏识 (94)

5.3 生命科学中的宗教敬畏得以制衡美国公权机构 (94)

5.4 美国通过制度设计提升科学技术去政治化的水准 (96)

5.5 利用公权约束民间科学狂人冲撞生命科技伦理底线 (99)

5.6 转基因主粮市场化过程中政府角色与利益集团诉求 (101)

5.7 巨额税收是维系国家机器运转能力的主要来源 (105)

第6章资本的欲望:千年生物技术产品史中资本的逐利生存战略 (111)

6.1 光环下的韩国生物医药资本市场集体亢奋 (111)

6.2 生物医药产业链中的国际资本追逐暴利野心 (113)

6.3 横扫国际生物制品市场的千年资本逐利历史 (113)

6.3.1 国际资本高盛公司捧杀中国企业海普瑞 (113)

6.3.2 外资操控下的农产品制造潜伏隐性危机 (116)

6.3.3 生物技术历史上的童贞交流与人文牧歌 (120)

6.3.4 资本左右下的茶叶生理性依赖成为战略武器 (124)

第7章多媒体时代的话语角力:科学精神与公民素养的平衡 (129)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7.1 黄禹锡事件中的大众媒体角色 (129)

7.1.1 事件发端阶段 (129)

7.1.2 事件发酵阶段 (130)

7.1.3 事件高潮阶段 (130)

7.1.4 事件后续阶段 (131)

7.2 媒体对于生命科技新闻热点选择性关注的统计分析 (131)

7.3 解构MBC商业电视台的从业行为 (132)

7.4 科学文化与传媒在韩国当代生命科技中的作用 (134)

7.5 理性报道生命事件可以引导正面社会效应 (136)

7.6 政府与媒体沟通处于失灵阶段的生命科技应用现况 (140)

7.7 大众媒体急需提高自身科学素养以适应科技时代 (142)

7.8 科学传媒的专业精神与现实意义 (146)

第8章总结 (152)

附表:黄禹锡事件时间表 (155)

附表:2005年12月-2011年6月间黄禹锡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157)

参考文献 (160)

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165)

致谢 (166)

3

图表目录

图目录

图1–1本课题的立论假设与研究方法 (3)

图2–1被判缓刑后的黄禹锡式微笑 (12)

图2–2原子弹发射成为爱因斯坦的终身懊悔 (28)

图3–1达利教授与总统分享干细胞成果 (34)

图3–2人造生命合成体Synthia的技术实现路径 (41)

图8–1生命科学政治学二元因子研究构想 (152)

表目录

表5–1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SAC/TC276)成员构成 (103)

表7–1主要搜索引擎对黄禹锡事件的搜索结果统计分析 (131)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1章研究方法与学术背景

2011年正值海内外学者深刻反省中国社会与政治历史的百年盛典。上溯一百年,仁人志士引进崭新的政治体制,建立了共和国体。在此前后的约半个世纪中,我们位于东方的华夏故国不仅招徕了西方的坚船、利炮,也面临了来自西方社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民主思潮等危机——同时也是机遇的冲击。洋务运动以来的“中体西用”之辩,在实际的社会运作中,远未结束。上溯三分之一世纪,中央政府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国策,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的新格局,成为促进国家百废待兴、再展宏图的新动力。如果说,三十年前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带动了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腾飞,值得警惕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科学技术呈现突变畸化的征兆。科技发展失控和运用失当,极有可能成为我国GDP主义发展模式下的帮闲,从而干扰社会的正常有序发展,演变成为危及百姓正常健康生活的病毒。因此,本文的研究假设和研究结论,建立在上述基本国情和判断上,即通过分析贯穿本课题研究的黄禹锡轴心案例,采用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不容脱节的研究视角,同时综合比较分析相关的其他科学政治案例之后,拓展归纳,逐步得出结论。

环顾现状,我国经济、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化,正面临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全球化进程加速、科学技术发展、大众消费社会来临,以及城市化过程加快等叠加状况。这些情况表明,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再次呼唤一场社会进步运动的时代。在这种社会格局下,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专业研究视角,恰与其他社会学者的专业判断不谋而合:科学技术的发展伴随了中国政治进程与社会生活的发展历史,科学与政治在我国最近一个世纪的史实案例中,已经成为与历史整体无法割裂的重要社会构件,成为促使我们在史学重构研究中,无法回避的多元历史元素的关键两极。

为了实现本文关注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政治的内部逻辑叙述,作者遵循学术规范,首先在本章主要阐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课题缘起、案例选择、立论假设、方法结构、概念界定、目的意义、研究背景以及创新特色。

1.1课题缘起与案例选择

在当下追求平稳的学术生态中,我将博士学位答辩论文的讨论重点落实在“生命话语与科技畸化”这个主题,设立“现代生命科技发展,依托政治平衡艺术”的学术假设。在研究路径中,作者试图探索将生命科学的宏观视角,逐步从传统的技术层面,拓展到政治层面进行单元因子解析,多元因子复合,最终上升到综合因素回归分析的定量或者半定量水平。我知道这样的工作计划过于庞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