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自体腘绳肌腱、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

自体腘绳肌腱、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

自体腘绳肌腱、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
自体腘绳肌腱、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

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康复计划

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康复计划 (在使用本计划指导练习前,应仔细阅读完全部内容,并经医生许可再予执行) ※注意事项: 1. 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 2. 功能练习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3. 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肌力的提高是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必须认真练习。 4. 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上肢、腰腹、健侧腿等)应尽可能多地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 5. 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每日只进行一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多次练习。如屈曲角度长时间(>2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坚持完成练习。 6. 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 附录中带有阴影一侧为患侧。 8. 关节的肿胀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不随角度练习及活动量增加而增加即属正常现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肿胀才会逐渐消退。肿胀的突然增加应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严重时应及时复诊。 正文 一·早期——炎性反应期(0-1周) 目的: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早期负重;早期活动度练习,以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 功能练习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且重建的 韧带尚较为脆弱。故以小负荷的耐力练习为主。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至疲劳为止。 ㈠手术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 ㈡术后一天: 1 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5分/组,1组/小时。(见附录1—图1) 2 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大腿前侧肌群)——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应在不增加疼痛的前 提下尽可能多做。至少>500次/日 3 腘绳肌等长练习(大腿后侧肌群)——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及 放松。要求同上。(见附录1—图2) ㈢术后2天:拔除引流 1 继续以上练习。 2 踝泵改为抗重力练习(可由他人协助或用手扶住大腿)。(见附录—图3) 3 开始尝试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见附录1—图 4)。 4 开始侧抬腿练习,见附录1—图5、6。 ㈣术后3天: 1 继续以上练习。 2 负重及平衡——保护下双足分离,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5分/次,2次/日。 (见附录1—图7). ——双足前后分离,移动重心。(见附录1—图22)。 ㈤术后4天: 1 继续以上练习。 2 加强负重及平衡练习,逐渐至可用患腿单足站立。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 说明 1.本计划应在骨科医生的指导下执行。 2.由于每位患者病情不尽相同,具体进行康复锻炼时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3.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要佩戴可拆卸支具或铰链式支具4~6周,除膝关节康复训练外,相邻关节的主动活动可以尽 早开始。 4.康复锻炼中会存在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减弱或消失,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可 以继续坚持康复锻炼。 5.肌肉力量练习应当贯穿康复计划的始终。每次应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为宜,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肌肉 力量的提高是恢复关节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应当坚持锻炼。 6.膝关节的肿胀会伴随着整个练习过程,直至膝关节屈伸活动角度及肌肉力量基本恢复正常时,膝关节肿胀才会逐 渐消退。如果出现膝关节肿胀突然加重,应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必要时应及时回医院复查。 7.功能锻炼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以继续冰敷,每日2~3次。 第一阶段:术后1~7天(术后水肿期)

支具要求:膝关节支具锁定在0度伸直位。可以扶双拐下地行走,患肢不负重。 功能锻炼: 1.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踝泵):踝关节用力、缓慢、全范围的跖屈、背伸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对 防止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有重要意义。每日2小时1次,每次1~2组,每组20个。 2.等长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 3.活动髌骨:用手将髌骨上下左右推动,每日4次,每次1~2组,每组4方向,每组15个。 1.直腿抬高训练:伸膝后保持膝关节伸直,抬高至足跟离开床面10~15厘米处,保持30~60秒/次。 2. 每天锻炼3组,每组20~30次。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法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法 发表时间:2016-05-23T16:51:42.91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2期作者:徐姗姗1 赵春香1 闫海明2通讯作者 [导读] 佳木斯大学康复医学院佳木斯大学校医院但ACL胫骨或股骨附着点撕脱时,最好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可达到较好的恢复效果。1.佳木斯大学康复医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3;2.佳木斯大学校医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疾病,多发生在运动员身上,其与运动息息相关。ACL损伤后在急性期手术会加重创伤,造成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差。Noyes等通过大批术后随诊发现:经过保守治疗之后,?的患者无关节不稳,?的患者仅在运动时不稳,?的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有不稳感。这些都提示ACL损伤早期可以先进行保守治疗。但ACL胫骨或股骨附着点撕脱时,最好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可达到较好的恢复效果。 ACL修复术后由于长期制动,导致静脉及淋巴回流不畅,组织间隙中的浆液纤维渗出物及纤维蛋白沉积,进而法神纤维性粘连。再假设外伤后关节囊、韧带及通过该关节的肌肉肌腱出血、渗出、血肿机化形成的纤维瘢痕与股中间肌本身损伤后形成的纤维瘢痕粘着在一起并固定于股骨前方形成纤维粘连,从而引起关节内广泛粘连及肌肉、肌腱组织挛缩。严重影响了膝关节的正常活动,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 在手术之后进行康复治疗能够消肿,止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减少疤痕,防止粘连。能最大限度的恢复膝关节的功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为了防止患者因长期制动所致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必须早期介入康复。 在康复之前要进行康复功能评定,不可盲目的进行康复。应从疼痛、关节活动度、肌力、关节稳定性几方面入手,贯穿功能恢复的全过程。 康复训练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的不同情况而定。在康复训练中,疼痛是不可避免的。锻炼之后的疼痛症状经过一定时间的休息可以缓解,是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的。膝关节的肿胀会伴随着整个训练过程,较轻的患者在术后4-6周肿胀就会好转,一般在术后3个月内可以消肿.如果软骨损伤较重,术后6-8个月膝关节肿胀的患者也有.一般建议3个月以上膝关节没有消肿的患者要及时就医.如果训练之后肿胀突然增加则应调整训练计划,减少活动量.严重时应及时复诊。每次功能锻炼之后即刻给予冰敷20-30分钟。如果平时感觉关节肿、痛,发热明显,也可冰敷,每日2-3次。 患者应从麻药消退之后就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无明显疼痛,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要注意正确的体位摆放:患肢应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朝向正上方,不可偏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将膝关节垫成弯曲位置。 术后第一周的康复尤为关键。因为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且重建的韧带较为脆弱。是以主要以等长肌力练习、关节活动度练习为主,逐渐增加小负荷耐力练习。以便于消除肿胀,减轻疼痛,避免肌肉萎缩及关节粘连。 术后第一天 1.不负重,患腿需用支具锁定0°,术后24小时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仅限于去厕所),但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2.踝泵练习:用最大力向上勾脚尖5秒再下踩5秒,每日500-1000次。对于促进循环、消除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3.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20次/组,组间休息20秒,连续练习2-3组,3次/日。 4.帼绳肌等长收缩练习:膝下垫枕,患腿用力下压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及放松要求同上。 术后第二天(拔除引流) 1.继续以上练习 2.髌骨松动:手推住髌骨边缘,向上下、左右方向缓慢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每方向10次,3次/日 3.神经肌肉电刺激:股四头肌,10分钟/次,2次/日。 4.直腿抬高:伸膝,足背伸,直腿抬高至与床成30°夹角处,保持至力竭。10次/组,2-3组/日。 5.髋关节内收、外展、后伸练习:20次/组,连续练习2-3组,3次/日。 术后3-7日(可调节支具在30-50°的范围内活动) 1.继续以上练习 2.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是否开始CPM练习,角度应在0-90° 3.关节活动度练习:被动伸展练习:去除支具,与足跟处垫枕头,膝关节下空出,完全放松肌肉20分/次,1-2次/日。膝关节后侧的酸胀感是正常现象。部分术前已有伸膝困难的患者应在上述基础上增加2-3kg重物。主动屈曲练习:解除支具,屈膝至目标角度维持10分钟,然后佩戴支具冰敷20分钟。90°以内可坐位垂腿;90°-105°可坐位顶墙;100°以上可以坐位抱腿或俯卧垂腿。屈曲角度在一周后应能主动屈曲至90°。 伸展练习与屈曲练习的时间间隔应该尽可能的长。 术后2-4周应加强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练习,应继续之前的练习。不负重,可扶双拐点地行走。逐渐调整支具至0-70°范围屈伸,并每3-5天加大角度,争取在术后满四周调节至110度。如调整后行走时关节不稳明显,则减小回调整前的角度。膝关节伸展角度应与健侧基本相同,被动屈曲角度可达110°到120°。四周后睡眠时可不带支具。 1.踝泵改为抗阻力练习,训练小腿三头肌及胫前肌肌力。 2.髋关节内收外展后伸的负重练习。 3.主动短运动弧股四头肌收缩练习(0-45°):膝下垫枕,主动伸展练习,使足跟离开床面。20次/组,组间休息30秒,连续练习2-3组,3次/日。 术后5周-3个月应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性,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的能力。10周后患肢屈伸角度应与健侧基本相同。此期间重建的韧带尚不够坚固,应注意循序渐进。并应该强化肌力以保证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及安全。必要时可佩带支具保护。如有条件可在术后三个

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康复方案

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得康复方案 康复训练程序 阶段训练一(术后0—6周) 本阶段康复目标就是提高髌骨活动度,防止股四头肌萎缩;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往往难以完全伸直,早期锻炼可减少该并发症得发生,尤其要注意术后早期小腿垫高,膝关节悬空,依靠重力把腿压直;6周时膝关节活动度要达到0-90°。 1。术后抬高患肢,持续冷敷 2、踝泵运动 鼓励患者做足跖屈与背伸活动,一屈一伸为一下,每次20~30下,每天3—4次,主动伸缩与被动牵拉小腿屈侧肌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轻柔得髌骨松动术,左右滑动为主,上下滑动要小心 4。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此练习在患者能耐受得条件下逐渐进行 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大腿前面肌肉群)绷紧动作,肌肉必须最大主动收缩维持6秒,并注意检查股四头肌内测头就是否收缩有力,这就是一个关键点。30—50次/小时,每天锻炼2-3次、 5。支具锁定在0°,练习直腿抬高,如恢复可,不带支具进行直腿抬高练习 直腿抬高至30°,并停留6秒以上,有些患者可能一下子抬不起来,可以先主动辅助练习 6.术后第3周,开始膝关节活动度被动练习 A。被动伸膝练习:仰卧位,小腿垫枕,完全依靠重力被动伸膝 B.床边屈膝练习,患者坐在床边,患肢完全在重力下被动屈膝,术后4周争取屈膝到70°, 7。术后第5周,膝关节主动辅助屈曲练习 A。坐位主动屈膝练习:患者坐在床边,主动屈膝练习,有牵拉感后借助健肢得重力作用助动屈膝,争取6周后屈膝达到90°

B。足跟滑动练习:仰卧下滑动足跟,主动辅助屈膝运动,如吃力可将健踝交叉放在患侧踝关节前方,辅助患膝关节屈曲。 阶段训练二(术后7—12周) 本阶段康复目标就是逐步增大膝关节活动度,开始负重,逐渐实现步态正常化 1。膝支具锁定在完全伸直位,可使用拐杖,患肢负重50%-70%;或不用拐杖,在患者耐受下负重行走,当步行无痛后可去掉拐杖 2.步态练习,面对镜子行走练习,纠正不良行走姿势;如条件可,负重行走或增加行走距离 3、继续屈膝锻炼,争术后3个月时屈膝角度达到120° A。仰卧终末屈膝练习:仰卧位,主动屈膝,在屈膝范围末点吃力者,可用弹力带辅助屈膝或者用手屈髋抱膝 B.俯卧终末屈膝练习:俯卧位,主动屈膝,脚后跟尽力靠近臀部,在屈膝范围末点吃力者,可用弹力带辅助屈膝 4、抗阻力直腿抬高(需支具固定在0°伸膝位进行,耐受为宜) A、直腿仰位抬高 B。直腿侧位抬高 C。直腿俯位抬高 5、达到4后,主动伸膝:60°~0°开链渐进性抗阻练习。(避免主动开链抗阻屈膝练习)。 6.单腿站立练习 单腿站立,抬起得腿练习90°向后屈膝,并维持平衡,两腿交替,每次持续6秒以上,每天各进行8-10次 7、开始上台阶练习,台阶高度从10cm逐渐过渡到20cm 8、如合适,本阶段可尝试迈下阶梯训练,台阶高度从10cm逐渐过渡到20cm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脊髓及神经根受压体征,应考虑本病可能。 M RI是诊断椎管内肿瘤的主要手段,M RI平扫脊膜瘤一般呈等T1信号和等或略长T2信号且信号均匀,增强均匀强化,部分可见脊膜尾征具有特征性[2]。而神经鞘瘤一般为长T1信号和长T2信号,由于发生囊变坏死信号往往不均匀[3]。术前详细阅读影像资料,区分肿瘤的种类及位置,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充分准备,对临床手术治疗有非常重要意义。 手术切除为治疗神经鞘瘤的唯一方法。多采用俯卧位,因此体位能保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减少脑脊液丢失,减少空气栓塞。术中通过切除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棘突及椎板显露肿瘤。一般不切开上下椎板之关节面,以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4]。神经鞘瘤起源于感觉神经根背侧,然后逐渐向硬膜下腔外侧方和腹外侧方生长并被蛛网膜包裹。有人指出对于肿瘤起源的神经根须行切断。切断这些神经根即使在颈椎和腰椎膨大水平也很少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通常这些神经根的功能已被邻近的神经根所代偿[5]。本组病例应用显微技术将肿瘤与脊髓分开并将伸入到肿瘤内的背根切断未见神经功能障碍。对于大的肿瘤通过反复囊内外切除使其瘤体缩小,最后在不损伤脊髓和邻近神经根的情况下完整切除。 脊膜瘤绝大多数位于硬膜下,少数完全位于硬膜外,首选手术治疗。如果掌握好神经显微手术技术,在肿瘤分离切除术中耐心细致地保护正常神经组织和血管,术后发生神经功能障碍加重并不多见[6]。本组脊膜瘤手术均采用后正中入路。对于脊髓后方脊膜瘤椎板切除后术野内即为瘤体。对于脊髓侧方肿瘤,可将瘤侧椎弓根扩大切除以增加肿瘤显露。对位于脊髓腹侧和腹外侧的肿瘤,因受神经根和脊髓遮挡,显露肿瘤基底和分离脊神经粘连相对困难,需切除上下1~2个齿状韧带,将脊髓牵向一侧以增加显露。对位于脊髓侧方,腹外侧及腹侧的肿瘤,首先切开位于肿瘤表面的蛛网膜,电凝离断肿瘤在硬脊膜的附着点可减少切除瘤体过程的出血。对于脊髓腹外侧及腹侧的肿瘤应分块切除,至肿瘤塌陷空间增大后,再仔细分离与脊髓粘连的肿瘤囊壁,该囊壁与脊髓神经之间有蛛网膜界面,应严格按此界面分离保护神经脊髓,完全切除肿瘤。肿瘤切除后妥善处理受累的硬脊膜可降低肿瘤的复发率。我们体会应根据肿瘤不同部位采取以下方式处理肿瘤附着的硬脊膜:(1)脊髓背侧脊膜瘤环形切除肿瘤附着的硬脊膜,再扩大修补缺损。(2)脊髓侧方脊膜瘤在镜下仔细剥离并将硬膜内层切除,再以双极电凝反复烧灼该处硬膜外层以杀灭可能残留的瘤细胞。(3)对于脊髓腹侧或腹外侧脊膜瘤切除后有人认为仅烧灼处理肿瘤附着点不但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且与切除肿瘤附着处比较复发率无明显增高。所以我们术中尽量将该处硬膜内层切除然后烧灼硬膜外层。有人提出手术切除是治疗脊膜瘤的有效方法,但脊髓压迫症的预后与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状态有关。脊髓受压时间愈长程度愈严重则术后恢复愈差。本组1例T4段腹侧脊膜瘤,病程较长,术前左下肢肌力约 级,术中该段脊髓明显受压,充血肿胀,虽在显微镜下肿瘤顺利切除但术后左下肢功能未见明显恢复,该病例提示应尽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杨树源 神经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1214 [2] Cez en F,Kahraman S,Canak i Z,et al Review of36cases of spinal cord men ingioma[J] Spine,2000,25:727 731 [3] 田铭林 M RI增强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J] 医学影像 学杂志,2004,14(5):354 356 [4] 王忠诚 神经外科手术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7:517 [5] 王忠诚 神经外科学[M]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 966 [6] 黄玮,杨雷霆,冯大勤,等 显微手术切除31例脊髓髓内胶质瘤 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5:785 (收稿日期:2010 08 23)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甄景华,于晓东,董旭,张爽,莫方毅 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骨外三科,辽宁调兵山112700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严重的膝关节损伤,致膝关节力学异常。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目的是使膝关节运动学恢复正常并阻止进行性退行性关节病。早期行韧带重建可防止关节软骨、半月板及其他关节结构的继发性损伤。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因具有不破坏伸膝装置、术后并发症少及操作简单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关节镜下采用4股自体腘绳肌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6例,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左膝9例,右膝7例;年龄28~50岁,平均36岁。14例新鲜损伤,2例陈旧损伤(半年);临床表现:本组16例术前均有膝关节疼痛、肿胀、跛行等症状,2例陈旧损伤表现膝关节无力。体检抽屉试验阳性,Lanchman试验阳性,磁共振成像(M RI)均显示前交叉韧带断裂,9例股骨止点断裂、4例胫骨止点断裂、3例中间断裂。本组病例均为单纯前交叉韧带断裂,不合并后交叉韧带断裂、内侧副韧带断裂。合并半月板损伤7例。所有手术均在关节镜下行4股腘绳肌肌腱单束重建,股骨端采用带袢钢板固定,胫骨端采用空心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及皮质骨螺钉固定。 1 2 手术方法 1 2 1 前交叉韧带残端处理 建立膝关节前内侧、前外侧入路,进行关节镜顺序检查。明确交叉韧带损伤情况及合并损伤。对合并半月板损伤的行半月板部分切除,刨刀清理交叉韧带残端。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

用骨-腱-骨在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治疗 -----北京积水潭医院物理康复科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育活动已成为生活娱乐的一部分,因此前交叉韧带(ACL)的损伤越来越普遍。前交叉韧带是防止胫骨相对股骨向前滑动的最主要的限制性韧带。前交叉韧带的断裂允许胫骨向前移位,可造成膝关节不稳定的反复发作,并可损伤半月板和膝关节面。修复前交叉韧带的目的是恢复正常膝关节的动力学结构,消除膝关节的不稳定,使膝关节由于退行性疾病造成的功能障碍减到最低。对大多数运动员和喜欢体育活动的人来说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是首选治疗。而骨-腱-骨自体移植物相对于其它移植物来说有愈合快、韧带强度大和可以早期负重的优点,因此我院把骨-腱-骨自体移植物作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首选。不论手术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患者功能恢复重返社会的关键是康复。 康复程序: 术前阶段: 康复目的 病人要对手术和康复治疗有充分的生理和心理准备 准确的生理学基础 恢复患侧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 减轻肿胀/水肿 增强膝关节肌肉力量 确定特殊的要求 确定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 临床康复治疗 心理上的准备:服从,期望值,注意事项 减少肿胀、水肿并控制疼痛 P、R、I、C、E:保护(protect)、休息(rest)、冰敷(ice )、压迫(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 ) 冷疗和弹力衣(橡胶或塑料制品)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水肿 合适的支具 行走训练:强调正常步态 练习使用拐杖 被动(PROM)、主动(AROM)、主动-助动(AAROM)关节活动度训练被动关节活动训练:Biodex system 3,被动模式,以病人耐受程度为限,每天可增加1-2o。 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力训练:Biodex system 3等速肌力训练 Biodex system 3闭链训练用来提高神经肌肉的控制性第一阶段(减轻急性期症状,术后1—7天) 康复目的 保护移植物——避免突然负重和过多的剪力张力对ACL的影响 充分的被动伸展——避免屈曲挛缩 促进伤口愈合——避免过度的训练 减轻疼痛、渗出、肿胀和水肿 被动活动0o--90o

改良式自体腘绳肌腱四重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

改良式自体腘绳肌腱四重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四重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科室共诊治40例ACL损伤患者,取自体半腱肌与股薄肌腱,在关节镜下股骨侧采用纽扣钢板和挤压螺钉双重固定,而胫骨侧采用拉力螺钉结合挤压螺钉双重固定,重建ACL。观察此方法固定的稳定性以及术后疗效。随访采用Lysholm 评分标准评价手术前后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者40例,随访6~26 个月,平均16.5个月。关节活动均恢复正常,Lysholm 评分较术前提高,术前(53.5±6.5)提高至术后(96.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四重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近期疗效好,操作简单,移植物固定牢靠,能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缩短康复时间。 标签: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改良式自体腘绳肌腱四重固定法;疗效 近年来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逐渐增多,导致膝关节不稳,加速关节退变而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影响日常活动和运动功能。手术重建已经成为常规的治疗方法,采用自体四股腘绳肌腱与微型纽扣钢板(Endbutton)、挤压螺钉重建前交叉韧带虽然应用较早,但存在远期松弛率高的缺陷[1]。2008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收治ACL损伤患者40例,采用改良式自体腘绳肌腱四重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25~46岁,平均35岁。运动损伤12例,车祸18例,摔伤8例,重物砸伤2例。左膝23例,右膝17例。所有患者均有明显膝关节不稳症状,术前膝关节疼痛17例,打软腿18例。体检:前抽屉试验阳性30例,弱阳性7例,阴性3例。Lachman试验32例为阳性,8例阴性;轴移试验38例阳性,2例阴性。合并后交叉韧带(posterio cruciate ligament,PCL)断裂2 例,内侧副韧带损伤4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例,内侧半月板损伤5例,外侧半月板损伤3例。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2]为40~68分,平均(53.5±6.5)。术前均行MRI检查,ACL完全断裂30例,损伤10例。 1.2手术方法 1.2.1术前准备硬膜外或腰硬联合麻醉后,再次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检查膝关节稳定性,若胫骨前移小于 5 mm,应先行膝关节镜检查,以明确ACL 损伤情况及有无伴随其他损伤。 1.2.2腘绳肌腱切取与制备膝关节屈曲90度位,于胫骨结节内侧2 cm纵切口,鹅足附着处分离半腱肌和股薄肌腱,以开口取腱器取腱,将肌腱拉紧,沿肌腱纵轴平行推进肌腱剥离器, 取下长度约25~30 cm 左右的肌腱。交由助手刮除腱端的肌肉组织,两端用2 -0不可吸收线编织缝合2~3 cm。对折两根肌腱成四股,以20 N拉力预张移植物肌腱10 min,测量四股肌腱直径,以浸有庆大霉素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指导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指导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指导 膝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是常见的运动伤之一,若损伤严重或断裂,需行韧带重建术,术后要在康复师指下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尽快恢复功能。 目的:减少疼痛和肿胀,若病人有疼痛,可用冷敷、口服或肌注强痛定、度冷丁等止疼剂。训练: 1、病人要充分休息。 2、患肢抬高,关节周围加冰袋间断冷敷,一般是30分钟,间隔2小时。 3、踝泵、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增加肌力。 术后第二天至术后两周: 目的:使膝关节能够完全伸直甚至过伸、最大限度的减轻肿胀、伤口愈合好、维持股四头肌的主动控制,能够达到屈曲90度。术后三天冰袋冷敷。 训练: 1、活动与第一天相同,可以坐起、站立、下地走,行走时要脚尖点地、拄双拐、部分负重行走。 2、尽量减少行走,以防止关节肿胀。(三天内患膝周围加冰袋,可以缓解疼痛、减轻肿胀) 4、膝关节被动伸直:病人平卧,脚跟垫高,使膝关节完全伸直。 5、进行膝关节最后5度伸直训练:在腘窝处放一软枕(直径15公分),直腿下压,持续10秒钟,放松。 6、股四头肌静力及直腿抬高训练。 7、必要时进行髌骨活动度训练(由内向外推动髌骨)。 术后两周至术后六周: 目的:使膝关节屈曲达到135度、减少膝关节肿胀、增加肌肉力量。 训练: 1、病人可以在床上、床下活动。 2、股四头肌的锻炼---静力、直腿抬高、内侧头。 3、腘绳肌的训练---如膝关节能够完全伸直,可平卧,屈髋90度,利用小腿的重力来进行弯曲 4、最后5度伸直训练---腘窝下加一软枕,直腿下压。 5、如膝关节能够达到150度,可嘱病人做蹬车试验。 术后六周到九周: 目的:膝关节能够达到正常的伸屈度(伸直0度,屈曲150度) 训练: 1、自由行走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期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期常见问题及注意事 项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期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都会收到一份《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上面详细列举了术后各个时间段的康复内容。事实上,即便有这个康复计划,患者朋友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扰。在门诊复查和术后患者电话咨询中,我发现了不少问题,现将此类问题做一总结并提出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一、术后常见症状 1. 后方疼痛 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主流技术是用自体腘绳肌腱。术后的这种疼痛一般为取腱时取腱器造成皮下组织、深筋膜等损伤引起,表现为大腿后方或者膝关节后方疼痛。此类疼痛一般持续至术后1周左右,也有患者根本就没有此类疼痛。有时会有少量出血渗至皮下也会有刺激从而产生疼痛。患者可以自己观察,若看到大腿后方或者膝关节后方的皮下有淤血,轻度压痛,没有明显肿胀,就是正常现象。这种疼痛较轻或仅有压痛,一般在术后1周左右出现,会持续3-4周。 2. 体温升高 术后体温轻度升高,在38℃以内,持续不过4天,一般为术后吸收热,属正常情况。如果体温超过38℃或体温尽管在℃左右但持续时间大于4天,要警惕术后或呼吸道等感染,需尽快就医。 3. 关节肿胀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一般都会有肿胀,因软骨等损伤的程度不同,肿胀的程度也不一样。较轻的患者在术后4-6周肿胀就会好转,一般在术后3个月内可以消肿,如果软骨损伤较重,术后6-8个月膝关节肿胀的患者也有。一般建议3个月以上膝关节没有消肿的患者要及时就医。膝关节肿胀一般为积液引起,若感觉膝关节肿胀很明显、张力很大(有时会伴有体温升高),应看门诊,由手术医生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要穿刺抽液及加压包扎等。3个月以内的轻度肿胀,若正在进行膝关节屈膝等角度康复,可加强冰敷(详见后述)。若膝关节活动度已经恢复,可以外用关节洗药、口服扶他林等进行消炎,同时加强膝关节肌力练习(详见后述)。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指导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指导 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是常见的运动伤之一,若损伤严重或断裂,需行韧带重建术,术后要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尽快恢复功能。 术后第一天: 目的:减少疼痛和肿胀,若病人有疼痛,可用冷敷、口服或肌注强痛定、度冷丁等止疼剂。 训练:1、病人要充分休息。 2、患肢抬高,关节周围加冰袋间断冷敷,一般是30分钟,间隔2小时。 3、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增加肌力。 4、进行CPM训练,从完全伸直到屈曲90度,速度要缓慢。 术后第二天至术后两周: 目的:使膝关节能够完全伸直甚至过伸、最大限度的减轻肿胀、伤口愈合好、维持股四头肌的主动控制,能够达到屈曲90度。术后三天冰袋冷敷。 训练:1、活动与第一天相同,可以坐起、站立、下地走,行走时要脚尖点地、拄双拐、部分负重行走。 2、尽量减少行走,以防止关节肿胀。(三天内患膝周围加冰袋,可以缓解疼痛、减轻肿胀) 3、进行CPM训练,从完全伸直到屈曲90度。

4、膝关节被动伸直:病人平卧,脚跟垫高,使膝关节完全伸直。 5、进行膝关节最后5度伸直训练:在腘窝处放一软枕(直径15公分),直腿下压,持续10秒钟,放松。 6、股四头肌静力及直腿抬高训练。 7、必要时进行髌骨活动度训练(由内向外推动髌骨)。 术后两周至术后六周: 目的:使膝关节屈曲达到135度、减少膝关节肿胀、增加肌肉力量。训练:1、病人可以在床上、床下活动。 2、股四头肌的锻炼---静力、直腿抬高、内侧头。 3、腘绳肌的训练---如膝关节能够完全伸直,可平卧,屈髋90度,利用小腿的重力来进行弯曲。 4、最后5度伸直训练---腘窝下加一软枕,直腿下压。 5、如膝关节能够达到150度,可嘱病人做蹬车试验。 术后六周到九周: 目的:膝关节能够达到正常的伸屈度(伸直0度,屈曲150度)。训练:1、自由行走 2、腘绳肌可抗阻力 术后九周到十二周: 目的:增加肌肉力量,进一步完善膝关节的活动度和增加肌肉力量。训练:1、活动,负重行走。 2、直腿抬高 3、最后5度伸直

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康复方案之欧阳光明创编

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康复方案 欧阳光明(2021.03.07) 康复训练程序 阶段训练一(术后0-6周) 本阶段康复目标是提高髌骨活动度,防止股四头肌萎缩;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往往难以完全伸直,早期锻炼可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尤其要注意术后早期小腿垫高,膝关节悬空,依靠重力把腿压直;6周时膝关节活动度要达到0-90°。 1.术后抬高患肢,持续冷敷 2.踝泵运动 鼓励患者做足跖屈与背伸活动,一屈一伸为一下,每次20~30下,每天3-4次,主动伸缩和被动牵拉小腿屈侧肌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轻柔的髌骨松动术,左右滑动为主,上下滑动要小心 4.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此练习在患者能耐受的条件下逐渐进行 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大腿前面肌肉群)绷紧动作,肌肉必须最大主动收缩维持6秒,并注意检查股四头肌内测头是否收缩有力,这是一个关键点。30-50次/小时,每天锻炼2-3次。

5.支具锁定在0°,练习直腿抬高,如恢复可,不带支具进行直腿抬高练习 直腿抬高至30°,并停留6秒以上,有些患者可能一下子抬不起来,可以先主动辅助练习 6.术后第3周,开始膝关节活动度被动练习 A.被动伸膝练习:仰卧位,小腿垫枕,完全依靠重力被动伸膝 B.床边屈膝练习,患者坐在床边,患肢完全在重力下被动屈膝,术后4周争取屈膝到70°, 7.术后第5周,膝关节主动辅助屈曲练习 A.坐位主动屈膝练习:患者坐在床边,主动屈膝练习,有牵拉感后借助健肢的重力作用助动屈膝,争取6周后屈膝达到90° B.足跟滑动练习:仰卧下滑动足跟,主动辅助屈膝运动,如吃力可将健踝交叉放在患侧踝关节前方,辅助患膝关节屈曲。 阶段训练二(术后7-12周) 本阶段康复目标是逐步增大膝关节活动度,开始负重,逐渐实现步态正常化 1.膝支具锁定在完全伸直位,可使用拐杖,患肢负重50%-70%;或不用拐杖,在患者耐受下负重行走,当步行无痛后可去掉拐杖

前交叉韧带重建康复计划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康复计划–河南省人 民医院骨科黄遂柱 1、功能练习中存在得疼痛,就是不可避免得。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2、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肌力得提高就是关节稳定得关键因素,必须认真练习。 3、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上肢、腰腹、健侧腿等)应尽可能多地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得恢复。 4、早期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每日只进行一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多次练习。如屈曲角度长时间(>2 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坚持完成练习。 5、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 6、关节得肿胀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不随角度练习及活动量增加而增加即属正常现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肿胀

才会逐渐消退。肿胀得突然增加应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严重时应及时复诊。 7、陈旧前叉韧带重建关节活动度术后3周内不超过90°。 8、文中膝关节伸直为0°,深蹲为大于90°。 正文 一·早期——炎性反应期(0-1周) 目得: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早期负重;早期活动度练习,以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 功能练习得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明显得 炎性反应,且重建得韧带尚较为脆弱。故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逐渐增加小负荷得耐力练习,即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得负荷量),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至疲劳为止。 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与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㈠手术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即大腿前侧肌肉绷劲及放松。

前叉韧带术后恢复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前叉韧带术后恢复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期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发表时间:2010-07-03 发表者:马勇(访问人次:3839) 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都会收到一份《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上面详细列举了术后各个时间段的康复内容。事实上,即便有这个康复计划,患者朋友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扰。在门诊复查和术后患者电话咨询中,我发现了不少问题,现将此类问题做一总结并提出注意事项,以供参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马勇 一、术后常见症状 1. 后方疼痛 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主流技术是用自体腘绳肌腱。术后的这种疼痛一般为取腱时取腱器造成皮下组织、深筋膜等损伤引起,表现为大腿后方或者膝关节后方疼痛。此类疼痛一般持续至术后1周左右,也有患者根本就没有此类疼痛。有时会有少量出血渗至皮下也会有刺激从而产生疼痛。患者可以自己观察,若看到大腿后方或者膝关节后方的皮下有淤血,轻度压痛,没有明显肿胀,就是正常现象。这种疼痛较轻或仅有压痛,一般在术后1周左右出现,会持续3-4周。 2. 体温升高 术后体温轻度升高,在38℃以内,持续不过4天,一般为术后吸收热,属正常情况。如果体温超过38℃或体温尽管在37.5℃左右但持续时间大于4天,要警惕术后感染或呼吸道等感染,需尽快就医。 3. 关节肿胀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一般都会有肿胀,因软骨等损伤的程度不同,肿胀的程度也不一样。较轻的患者在术后4-6周肿胀就会好转,一般在术后3个月内可以消肿,如果软骨损伤较重,术后6-8个月膝关节肿胀的患者也有。一般建议3个月以上膝关节没有消肿的患者要及时就医。膝关节肿胀一般为积液引起,若感觉膝关节肿胀很明显、张力很大(有时会伴有体温升高),应看门诊,由手术医生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要穿刺抽液及加压包扎等。3个月以内的轻度肿胀,若正在进行膝关节屈膝等角度康复,可加强冰敷(详见后述)。若膝关节活动度已经恢复,可以外用关节洗药、口服扶他林等进行消炎,同时加强膝关节肌力练习(详见后述)。 4. 内踝淤血

后交叉韧带关节镜下重建术后康复程序

后交叉韧带关节镜下重建术后康复程序

————————————————————————————————作者:————————————————————————————————日期: ?

后交叉韧带关节镜下重建术后康复程序 术后即刻-术后1周的康复: (1)术后即刻用活动夹板或石膏将膝关节固 定在屈膝30°的位置。 (2) 术后不做直抬腿练习,以防止在抬高患肢 的过程中胫骨的异常后移倾向会牵拉重建的后交叉韧带。 (3) 踝泵练习。从术后第一天就开始。方法如下:患者在卧床伸直双下肢的情况下,双踝先自然放松,然后做背伸动作,背伸时一定要达到最大限度。然后从最大背伸状态开始做跖屈,跖屈也要达到最大限度。如此反复进行。在患者卧床看电视、看书或读报纸及与家人谈话过程中都可以不断进行跖屈、背伸练习。(4)做股四头肌收缩放松练习:从术后第一天就每天进行适量的股四头肌的收缩、放松练习。股四头肌收缩、放松练习的方法是:患者卧在床上,双腿自然伸直,反复进行双下肢大腿肌肉收缩5秒钟、再放松2秒钟的活动。每天收缩、放松次数共3组,每组50次,共150次。如果练习时双腿同时进行,可以增加患侧的 股四头肌收缩力30% 。 (5) 拔出负压引流多数都在术后48小时内, 也有术后不放置负压引流的。 (6) 术后4日内,不要求膝关节的屈伸活动。术后第4天,可以去除加压伤口用的棉垫,此时可以第一次屈膝练习到60°。练习完毕就带上屈膝30°的膝关节支俱。

(7) 辅助训练髋部和小腿部位的肌肉:可用各个方向的直抬腿练习。特别是做使髋关节外展的动作。(8) 扶拐部分负重下可以用脚尖点地走路(持 续到术后8周才完全负重)。 (9)健肢及双上肢的肌肉力量训练。(10)在下肢运动和在床上放置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小腿的姿势和位置,不要使之处于过度前后位移的状态。(11)术后一周去掉石膏屈膝到60°,在20分钟内完成练习。练习完成后,还要将石膏带上,维持屈膝30度的位置。 术后2周-6周的康复: (1)继续以上练习. (2) 术后2周屈膝到90°。非负重下的膝关节屈伸(例如使用体操球)有利于消肿。膝关节伸膝活动在90-20°是允许的(即活动中每次离伸直还差20°时就停止),但是反复练习伸膝的范围建议在70-40°。很活跃地膝关节屈曲在术后9周之内应该避免。(3) 术后3周屈膝到100°,伸直应该还差15°。 (4) 术后4周屈膝到110°,伸膝差10°。(5) 术后5周屈膝到115伸膝差5°,伸膝差10°。 (6) 术后6周,膝关节的活动度应该达到10-120°之 间。此时的肌肉力量训练: a. 膝关节在10-60度范围内的压腿是允许的,以便 练习腘绳肌的力量。

后交叉韧带重建康复计划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 注意事项: 1.康复训练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有:心脑血管意外、周围组织损伤、伤口延迟愈合或不 愈合、异位骨化、功能改善不满意、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诊疗方案等等。 2.早期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即闭环练习(两脚与肩同宽,保持身体直立位, 不能向前倾,脚尖及膝关节正向前,屈曲膝关节),每日只进行一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多次练习。练习过程中佩戴支具。如屈曲角度长时间(>2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及时复诊。 3.活动度练习后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每隔两小时给予冰敷15-20分钟,如 无明显改善可门诊复查。 4.术后可调节活动性支具持续佩戴半年,支具应有小腿托,防止小腿后倒。术后不给 予屈伸活动度。术后第二周后开始调节,每周增加屈膝15°直至正常范围。如合并半月板损伤,支具调节应于术后第二周后开始,2月内角度调整不超过90°。 5.术后1、3、6、12月至我院创伤骨关节门诊复查,指导下一步康复锻炼,以后视情 况一年复查一次,期间如有不适随诊。 根据我院骨科三病区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随访经验,将其康复阶段分为初期(术后第1月),中期(术后第2-3月),后期(术后第4-6月),运动恢复期(术后第7-12月)。上述阶段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个体化完成。 一、初期 (一)手术当天:患肢伸直,适度抬高,冰敷24小时;麻醉消退后,开始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二)术后1-6天:继续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在手术部位疼痛能忍受前提下,行直腿抬高训练,根据自身情况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逐渐增加强度,最终要求女性患者每天练习400次左右,男性500次左右。(三)术后7天-1月:继续上述肌肉功能训练;开始扶双拐下地,患肢逐开始部分负重,下地行走时请将支具佩带牢固,避免摔倒导致再次损伤。并于术后第二周后开始闭环练习。 二、中期 术后第2-3月:在上述训练基础上,另增加大腿后方肌群、小腿肌群训练,即分别为俯卧位,踝部沙包加压屈伸患肢;两脚与肩同宽,保持身体直立位,不能向前倾,脚尖及膝关节正向前,垫脚尖。上述肌力训练为一组:股四头肌、大腿后方肌群、小腿肌群训练、患膝屈曲练习,每天一组练习6次,每次半小时。 三、后期 术后第4-6月:保持上述肌力训练,同时行本体感觉训练、肌力协调性训练 四、运动恢复期 术后第7-12月:继续上述肌力训练,医师或专业教练指导下练习腰腹肌、臀中肌。开始恢复跑步训练:1.匀速直线,2.匀速变向,3.直线变速,4.变速变向。上述训练应逐步进行,例如项目1顺利完成方可进入下一项目,切记勿操之过急。

前交叉韧带重建康复程序(双侧)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双侧)康复计划 (在使用本计划指导练习前,应仔细阅读完全部内容,并经医生许可后再予执行) ※注意事项: 1. 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 2. 功能练习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3. 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视自身情况而定。肌力的提高是维持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由于双侧肢体均接受手术,故必须认真施行,以承受早期负重及日常生活行为能力练习。 4. 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上肢、腰腹、健侧腿等)应尽可能多地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 5. 早期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每日只进行一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多次练习。如屈曲角度长时间(>2 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坚持完成练习。 6. 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 附录中带有阴影一侧为患侧。

正文 一·早期——炎性反应期(0-1周) 目的: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早期负重;早期活动度练习,以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 功能练习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且重建的韧带尚较为脆弱。故以小负荷的耐力练习为主。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至疲劳为止。 早期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㈠手术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即大腿前侧肌肉绷劲及放松。 开始伸展练习(坐位悬吊):于足跟处垫枕,使患腿完全离开床面,放松肌肉使膝关节自然伸展(见附录1—图14)。30分/次,1-2次/日。 ㈡术后一天: 1 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见附录1—图1),5分/组,1组/小时。(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2 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