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存贷比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比较分析完整版

存贷比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比较分析完整版

存贷比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比较分析完整版
存贷比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比较分析完整版

存贷比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比较分析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近期,市场上关于存贷比(LD)去留的争论颇多,主要是因为一旦引入巴塞尔协议III中的两个新的流动性指标(流动性覆盖率(LCR)、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后,LD的去留自然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2]。

本文具体分析这三个指标的内在关联和各自优缺点。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现有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特点,本文提出,为了有效管理和监管银行流动性风险,LD仍然有维持的必要;LD具体计算时,分子分母项可以审慎调整,但任何调整都应该要反复论证,以防范新的监管套利和市场扭曲行为的产生。而LCR和NSFR两个新指标引入以后,还需要相当一个时间不断验证,以确保其能够真正发挥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作用。

定义与计算公式

1.存贷款比(LD)是指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间的比率,它用来反映银行总体流动性状况和存贷款的匹配情况。

*LD的计算公式为: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

其中各项存款是指填报机构吸收的单位和居民个人的存款,主要包括企业存款、私营及个体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保险公司存放等。

各项贷款是指填报机构对借款人融出货币资金形成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等。

LD的监管要求为不高于75%。

2.流动性覆盖率(LCR)是银行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除以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量,它主要反映短期(未来30天内)特定压力情景下,银行持有的高流动性资产应对资金流失的能力。

*LCR的计算公式为:流动性资产/未来30日内资金净流出,

其中流动性资产=∑各类流动性资产金额*折算率;

未来30日内的净现金流出=现金流出量—min (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的75%)。

LCR的监管要求为不低于100%。

3.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是计算银行一年以内可用的稳定资金与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之比,它主要衡量一家机构在特定压力情景下,可用的长期稳定资金支持业务发展的能力。

*NSFR的计算公式为:可用的稳定资金/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

其中可用的稳定资金(ASF) =∑各类权益和负债*相应的ASF系数;

所需的稳定资金(RSF) =∑各类资产和表外风险暴露*相应的RSF系数。

NSFR的监管要求为不低于100%。

异同分析

LD主要通过控制存款和贷款业务比重来控制银行的主要资产负债结构,

LCR与NSFR则分别用来反映压力情景下银行的短期及中长期流动性风险状况。

相对于LCR,LD与NSFR更偏重于控制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两者的相似性更强。三个指标的异同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LD仅覆盖了存款和贷款,同时,没有特定的压力情景设置,重在对存款、贷款总体比例现状的把握;而LCR和NSFR这两个指标覆盖全部表内外业务,对于存、贷款的处理更加细致,考虑了客户类别、性质以及期限,有给定的未来短期和中长期的压力情景。

为进一步说明三个指标之间的异同,下面就存、贷业务在三个指标中的计量进行详细说明。

假定银行同时新增100元存款及100元贷款,并按照存款及贷款的期限、性质及来源(投向)等分别计算其对三个指标的影响。

由上文的说明可知,存款因其期限、客户类别和性质的不同会对LCR中的现金流出(包含在LCR计算公式的分母项中)及NSFR中的可用稳定资金(即NSFR计算公式中的分子项)造成不同的影响,而贷款也会因其期限和客户类别的差异对LCR中的现金流入(也包含在LCR计算公式的分母项中)及NSFR中的所需稳定资金(即NSFR计算公式中的分母项)造成不同的影响。

根据目前的监管标准,经过计算,我们整理出以下两表:存款影响表与贷款影响表。其中,存款影响表内的A与B对应的是100元新增存款对LCR中的现金流出与NSFR中的可用稳定资金可能造成的各种影响;贷款影响表内的A与B对应的是新增100元贷款对LCR中的现金流入与NSFR中的所需稳定资金可能造成的各种影响。

存款影响表

贷款影响表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

LD不考虑存款及贷款的期限、性质及来源(投向)等因素,LD的分子、分母分别增加100元即可;

然而,对LCR与NSFR的影响则复杂得多,存在多种可能。

在存款新增100元的情况下,对于LCR而言,最有利的影响为:资金来源为不可提前支取的、余期在一个月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存款,不计入资金流出,流出量为0元;

对于LCR最不利的影响为:资金来源为可提前支取的、无业务关系的大中型企业存款额,其中,75元要计入资金流出。值得关注的是,零售与小企业存款的流出也很低,仅—10元。

对于NSFR而言,最有利的影响为:资金来源为不可提前支取的、余期在一年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存款,增加了可用稳定资金100元。

对于NSFR最不利的影响为:资金来源为允许提前支取的或余期一年以内的大中型企业存款,可用稳定资金仅增加了50元。

在贷款新增100元的情况下,对LCR最有利的影响为:资金投向为一个月内到期贷款,其中,50元要计入资金流入。

对LCR最不利的影响为:资金投向为一个月以上到期的贷款,不带来任何资金流入,资金流入量为0元。

对NSFR最有利的影响为:资金投向为余期一年以内的大中型企业贷款,意味着所需稳定资金为50元。

对NSFR最不利的影响为:资金投向为余期在一年以上的零售与小企业贷款或大中型企业贷款,意味着所需稳定资金为100元。对于NSFR而言,一年以内的大中型企业贷款所需稳定资金最小,其次为个人住房按揭。

综上所述,仅考虑存贷业务时,银行在满足三个指标方面可采取的措施有所差别。

为满足LD的要求,银行的策略只有两种:1)增加存款2)压缩贷款。

为满足LCR的要求,银行的策略可有以下几种:1)增加一个月以上到期的存款,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存款,且合同明确约定不可提前支取的;2)增加零售与小企业存款;3)合理安排贷款结构,缩短贷款期限。

为满足NSFR的要求,银行的策略可有以下几种:1)增加一年以上到期的不可提前支取的大中型企业存款;2)增加零售与小企业存款;3)降低贷款期限至一年以下,尤其是大中型企业贷款;4)增加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比重。

可见,增加零售与小企业存款有助于同时满足三个指标的监管要求,延长存款期限至一年以上,缩短贷款期限至一个月以内有助于同时满足LCR与NSFR的监管要求。这表明,LCR与NSFR的实施也难以有效抑制银行争夺存款的冲动,同时,还使得银行会同时追逐某些期限和类别的存款或贷款,比如期限较长的存款、零售与中小企业存款、大中型企业的短期贷款或

是住房按揭贷款等,这会造成市场新的冲动和扭曲行为,而且,与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也可能出现偏差。

因此,两个新指标并不能解决银行冲时点的问题,而且,可能会给带来新的问题,对此,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和研究。

NSFR与LD的关系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NSFR与LD虽然在计算公式上有着显着的差异,但两个指标都可用于控制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从这点上,两者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与替代性。那么在目前情况下,NSFR与LD之间的关系如何NSFR的监管要求是否可以完全替代LD的监管要求呢下面我们就此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NSFR =可用稳定资金/所需稳定资金=(可用稳定存款+其它可用稳定资金)/(贷款所需稳定资金+其它业务所需稳定资金)= [(a+b)*各项存款] / [(c+d)*各项贷款] = [6]

[(a+b)/(c+d)] *(各项存款/各项贷款)= [(a+b)/(c+d)] / LD

?

为简化下文的分析,我们将(a+b)/(c+d)定义为资产负债结构系数,用S表示;用DL表示各项存款/各项贷款,为LD的倒数。可见,S与存款内部结构(a)、其它负债结构(b)、贷款内部结构(c)及其它资产结构(d)有关。S并非越大越好,但在存贷款结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S越大表明存款及其它资金的稳定性越高,贷款及其它资产的流动性越好。

?

?

NSFR主要与以下两因素有关:

?

1贷存结构(DL);2资产负债结构系数(S)

?

可以看出,在S保持不变的情况下,NSFR与DL成正比,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NSFR的监管导向与LD的监管导向是一致的,且S是判断NSFR的监管要求与LD的监管要求孰高孰低的重要依据。

?

由上面可知,NSFR = S * DL

?

目前LD的监管标准是不高于75%,即DL不低于,NSFR的监管标准是不低于1。因此,NSFR 与LD之间存在以下三种关系:

?

1、若S=75%,NSFR=75%*DL,LD的监管要求等同于NSFR的监管要求;

?

2、若S>75%,则处于区域①中,银行只要满足LD的要求就可确保也满足NSFR的监管要求,也就是说LD的监管标准高于NSFR的监管标准,即NSFR的监管要求已被LD的监管要求所覆盖;

?

3、若S<75%,则处于区域②中,银行只要满足NSFR的监管要求就可确保也满足LD的监管要求,也就是说NSFR的监管标准高于LD的监管标准,即LD的监管要求已被NSFR的监管要求所覆盖。

?

下面,分别选取一家大型国有银行、一家股份制银行和一家外资法人银行为样本行,以三家银行2012年3月底的数据来分别计算资产负债结构系数S。计算结果请参照下表。

?

?

从上表的结果可知,三家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系数S均超过80%,大于75%,这表明对于三家银行而言,在目前的资产负债结构下,银行只要满足LD的监管要求,必然同时也满足NSFR 的监管要求。

?

可见,如果仅要求银行达到NSFR的监管要求,则其实等于降低了目前现行LD给银行提出的流动性风险的监管要求。由于这三家样本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系数S超过75%的情况基本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一个普遍现象,因此,这种实质性放松流动性风险监管要求的做法是否审慎,还有待我们研究。

?

?

优劣分析

?

从内部监测上看,LD计算简单,便于高频度监测,利于内部管理;而LCR与NSFR计算复杂,难以高频度监测,内部管理难度大。

?

从管理策略上看,在LCR与NSFR的监管要求下,银行的选择更为多样,也就是监管套利的可能性增加;而在LD的监管要求下,银行的选择则较为单调,仅有增加存款与压缩贷款两种选择。

?

从系统支持上看,LD的计算对于系统的要求较低;而LCR与NSFR的计算对于系统的要求更高,银行要实现系统自动产生计算结果更加困难。

?

从监管检查上看,LD因其简单、准确度高及可比性强的特点,便于监管机构的监测检查;而LCR与NSFR计算复杂,且蕴含较多假设和判断,银行操纵的空间更大,导致准确度及可比性不高,加大了监管机构的监督检查难度与成本。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三个监管指标有着共同的缺点,即均未考虑银行之间不同的特点,易造成同质化经营。下表是三个监管指标的优缺点分析:

?

?

有关建议

?

1.在引入LCR与NSFR之后,继续保留LD监管要求

?

从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角度而言,首先,由于目前银行存、贷款业务占资金来源及运用的比重仍然较高,如果仅实施LCR与NSFR的监管要求,完全放弃75%的LD监管要求,其实

质是降低流动性监管标准,这似乎与银行在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的情况下需要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客观要求有一定的背离。

?

其次,从银行内部管理上看,LCR与NSFR对于银行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及信息系统具有很高的要求,当前国内绝大多数银行在计算该两个指标时仍难以做到完全自动化,按月监测或按日监测更是差距遥远。

?

再者,国内绝大多数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精细化程度不够,缺乏将该两个指标有效融入内部管理的能力,而对于LD而言,国内大多数银行已经符合以上两个要求。

?

最后,LCR与NSFR作为监管标准,各国都还需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观察期,我国也不例外。LCR与NSFR所包含的假设多以欧美银行业的经验数据作支撑,其能否较好地符合国内的经营环境与危机状况还有待考察,对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度量的有效性也需要进一步检验。

?

此外,过去的经验数据能否适用于现在及未来也值得商榷。因此,建议在引入LCR与NSFR的同时,继续保留LD的监管要求。同时,持续搜集相关数据,定期对LCR与NSFR的假设条件进行验证,以便LCR与NSFR能持续实时地满足现有市场条件,实现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意图。?

2.结合银行资金来源与使用的最新发展情况,考虑对LD的计算进行部分审慎调整

?

在过去十几年中,贷款占总资产比重及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处于下降趋势,并且可以预计的是,随着利率、汇率市场化的不断加速,资本项下的不断开放,我国金融市场将进入快速发

展时期,产品及业务的创新速度将加快,银行的融资渠道也将逐步拓宽,一些项目可以考虑纳入LD的计算之中,以更加准确地反映银行融资状况。

?

比如对于分母项,建议可考虑将集团财务公司的存款划归为各项存款(集团财务公司是集团企业优化资金使用效率的产物,集团财务公司存款本质上仍为企业存款);扩大银行的主动负债工具(如CD),并将其纳入各项存款等。

?

对于分子项,建议扣除银行承兑票据的贴现(票据贴现是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而银行在日常信贷管理中,授信对象并非贴现客户,而是承兑行)。

?

?

在计算各项贷款时,给予小微企业贷款一定的折扣率等等。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对LD指标的调整应充分论证,慎重实施,尽量避免由于监管规则变化和调整带来新的监管套利行为和市场扭曲。

?

3.建议根据银行不同特点,更为广泛地进行差异化监管

?

不管是已有的LD,还是正在引进的LCR与NSFR,均未能考虑到不同银行的不同特点,比如零售银行天然地比批发银行更易满足LD、LCR与NSFR的要求,中小银行相对大型银行在满足LCR与NSFR上的成本更高(无规模效应),收益更低(业务简单,存贷为主)。

?

应充分认识到LD等监管指标只是银行流动性风险状况的一个反映,并不能全面体现一家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能力与水平,不能简单的认为指标达标就万事大吉了,也不能因为一看到

某个指标未达标就草率地采取监管措施,要注意在采用统一的监管要求的同时,应当更要关注与银行的经营模式、业务范围和复杂程度的有机结合。

?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2008年9月公布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良好原则》中,一共提出了17条原则,因此,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差别化也不仅仅是这三个指标要求的差别化问题,比如,监管部门应当关注的是银行是否建立了适合本行特点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战略、政策、管理和流程等等。引入新监管指标是为了推动银行加强风险管理,银行不能简单地把满足这些指标要求为目标,而应以此为契机,建立内部更加完善的现金流预测模型,开展更加可靠的压力测试,制定更加可行的流动性应急预案等等,以真正提升自身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水平。

?

注:

?

[2]关于LD去留的主要观点很多,比如有的认为LD导致银行存款、贷款业务冲时点,影响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有的认为抑制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作用等等,笔者认为,LD 的主要作用在于确保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上述有的问题其实并非是LD的问题。鉴于篇幅的原因,本文对于以上问题,均不涉及,重点在于讨论LD的去留对于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可能带来的影响。

?

[3]类别指的是按客户对象分为大中型企业、小企业及零售客户。

?

[4]性质指的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关系,可分为有业务关系及无业务关系。

?

[5]因篇幅有限,仅对LCR和NSFR的主要项目列示,且以无存款保险的银行体系为例。

?

[6]其中,a代表可用稳定存款占各项存款之比,它与各项存款的来源(零售和小企业、大中型企业)及期限(一年以内、一年以上)有关。a越大表示存款的平均期限越长,来源越稳定;b代表其它可用稳定资金与各项存款之比,其它可用稳定资金主要包括合格资本工具、发行的债券、对央行及其它公共部门的负债及合格同业负债等,它与其它负债及各项存款有关。

?

b越大表示银行对存款的依赖度越低;c代表贷款所需稳定资金占各项贷款之比,它与贷款品种(大中型企业贷款、零售与小企业贷款及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及期限(一年以内、一年以上)有关。

?

c越大表示贷款的平均期限越长,投向更偏向于零售与小企业。

?

d代表其它业务所需稳定资金与各项贷款之比,其它业务所需资金主要包括同业资产、持有的债券、对央行及其它公共部门的资产及表外业务等。它与其它资产及各项贷款有关。d越大表示银行的资产分布越广。

浦发银行流动性分析

浦发银行流动性分析 一、案例分析: 银行流动性问题的成因 自身管理经营的特性和市场定位是产生流动性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例如盈利能力,资产的数量,资产的结构等;此外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宏观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动均会造成中小商业银行资金流量进而影响到稳定性。经济、金融危机等宏观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 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最终破产倒闭的规律性特征? 当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时,银行就会出现挤兑现象,挤指的是提款,兑则是兑现,指的是银行或金融机构被大批的存款客户要求提领回自有的储金,通常发生在银行的营运上有重大负面传闻之时,银行遭遇集中且密集的提领,很可能支应不及而宣告营运困难,倘若未得到其他援助或让挤兑情事减缓,则该银行极有可能因此宣告倒闭以及信用破产。在信用危机的影响下,存款人和银行券持有人争相向银行和银行券发行银行提取现金和兑换现金的一种经济现象。这种现象是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信用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流动性分析: 商业银行一般采用流动性比率和存贷比率来分析其资产的流动性高低,流动性比例也是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监管时考察的主要内容之一。较高的流动性比例意味着较强的短期融资偿债能力。而存贷比则指的是商业银行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之间的比值,从盈利的角度考察,一家银行如果存款多而贷款少,则该银行盈利能力较低,因为存款有一定的资金成本。但存贷比过高也不可行,因为商业银行需要一定流动性来保证正常的存取款业务及日常结算业务,存款较少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日常业务不能正常运行,严重的会引起流动性风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定,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不得低于25%,且各项贷款与存款比不得超过75%,拆入资金比率小于等于4%,拆除资金比率小于等于8%。 浦发银行动性分析(时点均为每年12月31曰) 资料来源:浦发银行2014年年报

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1.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1)资产负债结构。由于“短借长贷”的资产负债结构引起到期日缺口,而银行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在极少情况下能够正好弥补因支付负债而引致的现金流出,从而产生流动性问题。 (2)央行货币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的流动风险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如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受到控制,由于整个社会货币数量和信用总量的减少,资金呈紧张趋势,存款数量减少,挤兑的可能性增加,贷款需求增高,同时商业银行无法筹集到足够资金满足客户需求,从而造成流动性风险。 (3)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由于金融市场包括存款市场、贷款市场、票据贴现市场、证券市场等,其发育程度直接关系商业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和主动取得负债的能力,从而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大小。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发生往往打乱商业银行资金的运用计划,引发流动性危机。 (5)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利率变化会影响银行流动资产的变现价值和增加外部筹资成本,利率预期的上升与下降均会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影响。 (6)银行信用。银行的信用主要取决于净资产状况、稳定的收入、向外披露信息质量和政府的保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居高不下,之所以未发生流动性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信用。 (一)综合指标分析 1.存贷比分析:比值逐渐下降,但是仍显过高。 存贷比是发放贷款与吸收存款之间的比例,即贷款总额/存款总额,它是评判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指标。贷款被认为是商业银行中流动性最低的资产;而存款则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是保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存贷比值越大,即发放贷款占吸收存款的比例越高,就预示着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差,因为不具流动性的贷款占用了更多稳定的资金来源。近几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不断下降,从1998年的90%左右下降到2004年的74%左右,存贷比的不断下降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下降的同时,绝对比值仍显过高。我国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存贷款的比例不能高于75%,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在2004年降到了75%以下,但这与2004年的货币政策趋紧,银行放缓贷款的发放速度有关,一旦货币政策有所放松,存贷比难保不会再次超过警戒线。存贷比过高,使我国商业银行依然面临者严峻的流动性风险。 2.存贷款的期限结构分析:期限结构失配现象严重。 合理的存贷款期限结构是商业银行良好流动性的重要保证。但从近几年我国存贷款增长趋势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结构失配的现象日益严重。从商业银行存贷款的余期结构来看,余期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的比例不断上升。2002 2003年,余期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所占比重稳定在45%左右;但是,余期一年以上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却发生重大变动,其当年新增量占比由2002年的51%上升至2003年的94.5% ,其占贷款余额的比重则从89%上升至90.3%。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结构失配,将导致其流动性缺口加大,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上升。

主要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

主要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 (一)流动性比例 流动性风险指标是指银行一个月内到期的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负债的比例。流动性比例要求不低于25%。 流动性比例=一个月内到期流动性资产余额/一个月内到期的流动性负债余额×100% 其中: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黄金、超额准备金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轧差后资产方净额、一个月内到期的应收利息及其他应收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合格贷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国内外二级市场上可随时变现的证券投资和其他一个月内到期的可变现资产。 流动性负债包括:活期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定期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应付利息和各项应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中央银行借款和其他一个月内到期负债。 (二)流动性覆盖率 流动性覆盖率是指银行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除以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量。流动性覆盖率要求不低于100%。 流动性覆盖率=流动性资产/未来30日内资金净流出×100% 其中:流动性资产=∑各类流动性资产金额×折算率 未来30日内净现金流出=现金流出量-min(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的75%)。 (三)净稳定资金比例

净稳定资金比例是计算银行一年以内可用的稳定资金与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之比。净稳定资金比例要求不低于100%。 净稳定资金比例=可用的稳定资金/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100% 其中:可用稳定资金=∑各类权益和负债×相应的稳定资金比例系数 所需的稳定资金=各类资产和表外风险暴露×相应的所需稳定资金系数。 (四)流动性缺口率 流动性缺口率是指银行90天内到期的资产负债间缺口与同期到期的资产余额之比。流动性缺口率要求不低于-10%。 流动性缺口率=90天内到期的期限缺口/90天内到期表内资产和表外收入×100% 其中:90天内到期期限缺口为90天内到期的表内资产和表外收入减去90天内到期的表内负债和表外支出。 (五)核心负债依存度 核心负债依存度是指银行的核心负债与负债总额的比率。核心负债依存度要求不低于60%。 核心负债依存度=核心负债/总负债×100%。 其中:核心负债包括剩余期限在3个月以上的定期存款和发行债券加上过去12个月活期存款的最低值。 (六)存贷款比例

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分析和比较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流动性风险是其中的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环。可以这样认为,流动性是保证商业银行生存和持续经营的关键。 为了有效监管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设置了很多指标。这些指标从不同角度衡量了流动性问题,但是每一个指标的侧重都有所不同。并且随着认识的深化和计量技术的提高,指标本身存在问题也暴露出来。 本篇文章选取了三个从过去到现在较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比较它们的优点和缺点,评估这些指标的优劣。然后,我们对银行的流动性指标选择给出自己的建议。 一、流动性指标分析 贷存比(静态指标) 指标构成:贷存比=客户贷款/客户存款*100%。 指标解释:贷存比越高,贷出去的资金就越多,银行面对的流动性风险可能也就越高;同样,贷存比越低,贷出去的资金就相对较少,银行面对的流动性风选也相对较低,但是资金的利用效率也会相对较低。中国的法定的贷存比上限为75%。 指标分析: 优点:贷存比指标的计量十分简单,可以很容易统计出来;其所包括的内容很多,反应的是一个总体的情况;同时,贷存比还反映了银行的资金利用情况。所以贷存比是一个较为多面的指标,也因此作为了国家法定指标。 缺点:1)存贷比只反映了存款和贷款在数量上的关系,并没有描述这些贷款存款的性质。其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没有细分出来:一是存款贷款的期限结构。如果存款贷款的期限结构匹配的较好,那么就算贷存比数值较高,银行的流动性也是较好的。反之,哪怕贷存比较低,如果存款贷款的期限结构不匹配,

还是会有流动性风险。二是贷款的信用程度。如果贷款的信用程度较高,那么就算贷存比数值较高,银行到期的资产业务还是可以提供预期的流动性,来支付匹配的银行负债。反之,哪怕存贷比较低,如果贷款的信用程度低,发生违约的话,银行还是会有流动性风险。所以,贷存比所表征的流动性情况很笼统。2)贷存比只涵盖了银行的存款放贷业务,忽略了其他的资产业务,是不全面的。比如,银行可能还在货币市场上开展同业拆借业务和债券的买卖、回购业务。这些业务资产的流动性也要计入分析。 ●流动性比例(静态指标) 指标构成: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 指标解释:流动性比例越高,流动性资产就越多,将流动性资产变现以支付流动性负债的能力也就越好,或者说拓展新的资产业务的能力越好;反之,支付流动性负债的能力就较低,拓展新的资产业务的能力也越低。中国监管的标准为不低于25%。 指标分析: 优点:直接分析流动性供给储备和流动性需求,在偿还能力的层面上做出评估会更有针对性;撇开了中长期负债和资产的干扰。 缺点:1)不同流动性负债的期限存在差异,流动性负债并没有评估未来某一时间段的现金流出情况,而这恰好是我们关注的;2)流动性资产是以当前的市场价格估算而来的,但是未来的资产价格会因为市场变化有所不同,所以变现能力可能要打折扣,实际的流动性比例要偏低。 ●流动性覆盖率LCR(动态指标) 指标构成: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30日的现金流出量*100% 指标解释:该指标评估了商业银行在未来30天满足流动性需求的能力。是个更加具体、更加严格的指标。流动性覆盖率越高,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就越小;反之,流动性风险就越大。中国监管的要求是不低于100%。 指标分析: 优点:该指标更具体。直接考虑了银行未来30天的流动性需求满足能力,这是银行正常经营的根本关注点;该指标更严格。流动性供给从一般的流动性资产变为了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要求变现的无障碍和低损失。

2016—2017年最新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1.1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到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现代商业银行的冲击和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从简单的信贷危机演变为波及面更广、涉及主体更多的“次级债风爆”。这次危机对那些国际上实力雄厚和管理先进的大型金融机构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如花旗银行等这样的金融巨擘也同样未能幸免。截至目前美国已经有超过39家银行倒闭,并且银行倒闭潮已蔓延到欧洲。而流动性作为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风险之一,次贷危机使得本身宽松的资金环境突然收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迅速显现。流动性风险又成了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面前的重大难题。 据统计,美国存款机构的非借入储备总量由2007年的271.17亿美元迅速下降到2008年4月的-919.4亿美元1。美联储通过再贴现和定期拍卖短期内为市场紧急注入了1354亿美金的资金,才使得恐慌的市场情绪得以暂时稳定。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的中国,人民银行坚定的推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大幅度的提高存款准备金。这项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使得各商业银行过剩的流动性骤然消失,流动性风险日益加重。 流动性问题一直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最为主要的市场压力。面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各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但第二波金融危机仍有可能发生。届时,国际金融市场还将持续动荡,由实体经济衰退带来的工业贷款、个人信用贷款违约率会飙升,未来还会有众多中小银行破产、大量的对冲基金关闭。另有加拿大皇家银行旗下的资本市场公司预计,未来3到5年内,还将有1,000多家美国银行倒闭。也就是说,未来数年内每8家美国银行中就将有一家倒闭。 虽然目前世界各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中国的商业银行同样也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幸运的是,国内的流动性也随着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得到缓解。同时在中国的金融机构中,虽然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次级按揭贷

净稳定资金比例35%权重

篇一:《存贷比、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比较分析》 近期,市场上关于存贷比(LD)去留的争论颇多,主要是因为一旦引入巴塞尔协议III中的两个新的流动性指标(流动性覆盖率(LCR)、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后,LD的去留自然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2]。 本文具体分析这三个指标的内在关联和各自优缺点。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现有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特点,本文提出,为了有效管理和监管银行流动性风险,LD仍然有维持的必要;LD具体计算时,分子分母项可以审慎调整,但任何调整都应该要反复论证,以防范新的监管套利和市场扭曲行为的产生。而LCR和NSFR两个新指标引入以后,还需要相当一个时间不断验证,以确保其能够真正发挥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作用。 定义与计算公式 存贷款比(LD)是指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间的比率,它用来反映银行总体流动性状况和存贷款的匹配情况。 *LD的计算公式为各项贷款余额/ 各项存款余额

其中各项存款是指填报机构吸收的单位和居民个人的存款,主要包括企业存款、私营及个体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保险公司存放等。 各项贷款是指填报机构对借款人融出货币资金形成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等。 LD的监管要求为不高于75%。 流动性覆盖率(LCR)是银行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除以未来30 日的资金净流出量,它主要反映短期(未来30天内) 特定压力情景下,银行持有的高流动性资产应对资金流失的能力。 *LCR的计算公式为流动性资产/ 未来30 日内资金净流出, 其中流动性资产=∑各类流动性资产金额* 折算率; 未来30日内的净现金流出=现金流出量—min (现金流入量, 现金流出量的75%)。 LCR的监管要求为不低于100%。 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是计算银行一年以内可用的稳定资金与业务所需

资产流动性的重要性

资产流动性的重要性对于资产流动性,首先,我们要认识这个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其作用是什么,各位可以从以下内容开始看起,为了方便理解,我会在在括号中注释一些方便于理解的内容。 资产流动性是指银行及时满足其各种资金需要和收回资金的能力(银行就是心脏)。从存量状态考察,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所持资产的变现能力。从流量状态考察,流动性是商业银行及时获得可用资金的筹资能力。流动性集中反映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状况及其变动对均衡要求的满足程度,因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体现在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两个方面。资产流动性是指银行持有的资产可以随时得到偿付或者在不贬值的情况下销售出去,即无损失状态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所付成本越低,则流动性越强;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够以较低成本随时获得需要的资金,筹资能力越强,筹资成本越低,则流动性越强。 银行在经营中,一方面为了获取最大利润,总是希望更多地贷款和投资(而流通就像血管),并倾向于运用期限长、利润大的资产;另一方面,负债的不稳定,又要求银行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应付经营过程中的流动性需要,以避免发生流动性风险。因此,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应适当把握和控制备付金比例、资产流动比例、存贷比例以及拆入资金等流动性指标。一旦这些指标超过了警戒线,社会公众可能会对银行失去信心,处置不当最终会使银行失去清偿能力,并导致银行破产。这就是说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时刻面临着流动性风险,而且流动性风险是引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乃至整个金融风险的关键所在。 资产流动性就像人的体内,只有血液保持循环流淌人才健康,如果在某个部位驻足不前就会形成血瘀,同时阻碍前进,最终导致人生病甚至严重到死亡。 下面从企业角度举例说明下流动性的重要性: 一企业资产流动性的重要性和功能: 主要内容:流动资产的项目繁多,但从审计的角度看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物资产,如货币资金、存货等,一类是非实物形态的资产,如短期投资和各种债权等。 1.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是否真实存在,帐实相符,并为企业所实际拥有; 2.各项收支或增减业务是否合法,记录是否完整; 3.存货计价是否正确,计价方法的采用前后期是否一致,如有变动,变动是否合法合理; 4.流动资产项目在会计报表上反映是否恰当。 流动资金是指项目投产后,为进行正常生产运营,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支付工资及其他经营费用等所必不可少的周转资金。 流动资金是企业理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掌握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等主要流动资金项目的管理方法,以达到既能节约合理使用流动资金,又能加速流动资金周转,提高使用效率,降低风险的目的。 流动资金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具有周转期短、形态易变的特点。拥有较多的流动资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进而无法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风险。如企业外债,外部拖欠等; 如何控制:如果公司的业务大部分是回报期短的业务,盈利波动就会非常大。如果公司的业务大部分是回报期长的业务,资金回流会比较慢,而且因为资本投资较为巨大,容易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的风险。最理想的是将不同回报期的业务进行组合,以实现回报期上的风险分散。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负债方和资产方。由负债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源于商业银行很难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变现资产或者被迫以较高成本融入资金来满足负债持有人即时提取现金的需求;资产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是指表外业务的贷款承诺。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分析由负债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 (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不相匹配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即资金的主要来源有存款、同业拆借、央行存款、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和发行金融债券等,其中具有短期性质的存款占了绝大部分比重;而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运用于贷款、贴现、证券投资、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等,其中贷款业务在商业银行资产构成中占了绝对比重,而这些贷款以盈利性较高的中长期贷款为主。在这种资产负债结构下,当市场发生突然变动,客户大量提取额度的情况下,如果其它要素不变,银行便很难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将其资产变现而满足其流动性需求,从而产生流动性风险,因为银行流动性保持是一个在时间上连续的过程,现期的资产来源和运用会影响未来的流动性需求和供给,靠短期拆借来维持流动性只能产生恶性循环。 (二)经济环境的变化 1、中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控制的影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资本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而在这其中,无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来看,股票市场都居于领先地位。因此我们主要分析股票市场的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首先,从总体上看,我国股市的发展还很不成熟,经常大起大落,当熊市转为牛市时,大量的短期性银行存款便从居民的存款账户上转到居民的证券账户,使短期内银行的流动性需求激增,在流动性供给不能相应增加的情况下,便产生了流动性风险。而在牛市转熊市时,银行短期存款大量增加,不仅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而且这种存款很不稳定,易带来流动性风险隐患。 其次,众所周知,我国的新股发行一向一本万利,因此常常获得超额认购。许多企业和机构出于追逐利润的目的,在新股发行时将大量资金在企业存款账户和证券公司间来回转账,随着股市的大起大落,来回转账既造成了银行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又扩大了流动性负债的波动性,使银行流动性风险增加。 第三,股票市场的发展改变了很多企业的融资方式,那些经营良好、效益突出的企业为了降低筹资成本,纷纷改制上市,从证券市场吸收资金获得发展,而这些企业很多是银行的优质客户和贷款对象,当这些企业改变融资方式,资金需求从长期性贷款需求转向短期性的周转性贷款之后,从总体上说,银行的贷款质量下降,流动性风险增加。 2、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利率水平逐步由市场的资金供给和需求决定。利率市场化将对企业和居民的融资和理财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例如,当预期利率要下降时,为了减少财富的损失,此时居民储蓄存

中国银行流动性管理加码

观望中国版“巴Ⅲ”银行流动性管理加码 21世纪经济报道徐永上海报道 2011-05-05 核心提示:除了等待新指标明确标准外,面对收紧的流动性,今年商业银行对已有的流动性管理政策都进行了调整,强化管理。 随着近日公布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新指导意见》)中,增加了新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今年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形势更加严峻。 收紧的货币政策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结构性紧张,这在2010年年报里得到了明确体现。截至去年年末,16家上市商业银行里面,8家银行的存贷比超过70%,5家银行的流动性比例(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同比出现下降。 不过记者近期从银行人士处了解的信息显示,虽然今年银行普遍调整和加强了内部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但对于新监管指标的适用问题,不少仍处于观望状态。 强化流动性管理 “对于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我们目前也不知道具体的达标方式,还处在学习过程中。”一家大型银行流动性管理负责人5月4日告诉记者。 他举例,如果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下降,导致的存款大量流出,对负债规模的影响,如何进行非合同的经验和现实测算;以及衍生产品交易过程中,授权追加的保证金,如何纳入这两个指标,该行还不知道合适方式,也不知道银监会标准。 在《新指导意见》中,建立的是多维度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体系,除了流动性比例、存贷比、核心负债依存度、流动性缺口率、客户存款集中度以及同业负债集中度等旧有指标外,增加了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例均不得低于100%两个新指标。 但具体适用问题,据了解银监会将修订《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出台新的流动性管理办法。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也分别给予了2013年底和2016年底前达标的过渡期。 在此之前,除了等待新指标明确标准外,面对收紧的流动性,今年商业银行对已有的流动性管理政策都进行了调整,强化管理。 比如,银行一般对流动性进行集中管理,但兴业银行人士介绍,从去年开始,该行分解了流动性控制指标,由原来总行承担流动性比例管理向由经营单位和总行共同承担的方式转变,向各经营单位下达每月监管口径存贷比控制计划,引导经营单位存贷款自求平衡,实质性提高流动性水平。 另外,大型银行基本上已能做到按季进行流动性的压力测试,但是部分银行目前还无法达到,一般情况是保证一年不少于两次测试,同时提高流动性监控的频度,比如从每月提高到每周等。

流动性风险管理-讲解学习

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定义 流动性风险是银行不能按照合理价格获得足够的现金流来保证合理资产需求或清偿到期债务而产生的风险。 金融创新使银行流动性面临挑战 (1)从资本市场融资带来流动性风险管理 (2)资产证券化带来的挑战 (3)金融工具日益复杂化带来的挑战 (4)支付结算系统相互依存性增加带来的挑战 (5)国际业务发展引起的总来那个和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 2008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稳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与监管的原则》,提出17条原则,主要有 (1)高管层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流动性管理 (2)建立可蹙额的流动性风险控制流程 (3)制定融资来源和期限多元化的筹资战略。 (4)根据系列压力测试制定应急计划。 (5)监管机构实施持续监督检查评估。 一、流动性风险的基本分析 流动性风险不会直接威胁到金融机构的清偿力,它通常是金融机构日常管理的内容。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流动性风险问题才会发展成清偿风险问题。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的根源在于负债与资产的不对称,流动性供给与流动性需求的不匹配。当流动性需求远远超过流动性供给的时候,就发生了流动性危机。构成银行流动性的来源: 资产流动性 负债流动性 资产负债表外的流动性 (一)原因 流动性风险来自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从负债方面看,流动性风险产生于金融机构负债的持有者(比如储户或保单持有者)要立即兑换其金融债券时,当金融机构负债的持有者要求提取存款时,它要求借入额外的资金或出售资产来满足提款的要求。最具流动性的资产是现金,金融机构使用这种现金资产来向要求提取资金的债券持有者付款。然而,金融该机构一般会尽可能减少其现金准备的持有额,因为这些准备不能带来利息收益。为了获得利息收益,大多数金融机构会对流动性较差或期限较长的资产进行投资。尽管大多数资产最终都能转变成现金,但是对某些资产而言,这种转变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当它需要立即出售时。资产持有者立即出售资产所获得的价格,要大大低于在较长期限内协商出售时所获得的价格。因此,有些资产或许只能按较低的甩卖价(fire-sale price)出售,从而会对金融机构的清偿力构成威胁。同时,除了出售资产之外,金融机构还可以购入或接入额外的资金。 流动性风险产生的第二个原因来自资产方面,即提供表外贷款承诺。贷款承诺使客户可以(在承诺期内)随时从金融机构借取(提取)资金。当接狂人按贷款承诺取款时,金融机构必须立即为表内贷款融资;这就对资产的流动性提出了需要。与负债被提取时一样,金融机构

集团公司资金流动性管理暂行办法

集团公司资金流动性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资金的流动性管理,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科学、合理地安排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规范资金使用,规避资金风险,根据公司管理的要求并参照相关会计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资金流动性管理,是指在集团公司内部实行资金统一管理,统一筹集、使用和管理资金。 第三条集团实施资金流动性管理的目标,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控制资金风险,保障资金需求。 第四条本制度中涉及的货币资金是指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承兑汇票及其他货币资金。本制度适用于集团所有子公司及关联公司。 第二章管理体制 第六条集团公司财务部是负责集团资金流动性管理的职能部门。集团资金流动性管理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银行账户管理 负责集团公司及各子公司的银行账户管理。 (二)信贷业务 负责集团银行综合授信额度的办理、分解和使用;负责集团生产经营活动所需银行保函、信用证、资信证明和其他信贷文件的办理。 (三)资金筹集和使用 负责办理集团公司的资金筹集、内部资金调度、委托贷款及银行贷款的统借、分解、下拨和统还;负责集团和各子公司间资金的上划、下拨和对外付款。 (四)资金计划管理 负责各子公司资金收支计划的审核和汇总,负责审核审批集团各子公司资金计划并进行执行控制、监督。 (五)综合管理 负责集团资金流动性管理体系的发展规划和制度建设,负责指导和协助下属企业的资金流动性管理工作;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控制,保证资金安全,防范资金风险。 第七条各子公司的财务部门负责本单位的资金流动性管理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执行集团公司资金流动性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二)建立内部资金流动性管理制度,规范内部资金流动性管理; (三)编制资金收支计划,分析、报告计划执行情况; (四)办理资金流动性管理的具体事宜。 第三章银行账户管理 第九条根据实际需要,集团目前确定平安银行、北京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资金流动性管理的合作银行。合作银行必要时可进行调整。 第十条各子公司只能在集团指定的范围内选择不超过三家银行办理业务。除此以外的银行账户要逐步清理和撤销,现有业务到期后不得再办理新业务。

(完整word版)G2501(流动性覆盖率(银监统0027号)填报说明

G25 《流动性覆盖率及净稳定资金比例情况表》填报说明 第一部分:引言 本表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流动性覆盖率反映在银监会规定的流动性压力情景下,填报机构是否具有充足的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变现以满足未来至少30天的流动性需求。净稳定资金比例收集填报机构各项权益类和负债类资金来源以及各类资产、表外风险暴露情况,反映银行在未来1年内,在设定的压力情景下,用稳定资金支持表内外资产业务发展的能力。 第二部分:一般说明 1.报表名称:流动性覆盖率及净稳定资金比例情况表 2.报表编码:银监统0027号 3.填报机构(第I部分):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在2000亿元以上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法人银行。其他机构根据相应监管部门具体要求确定。 填报机构(第II部分):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法人银行、村镇银行。 4.报送口径、频度及时间: 法人汇总数据(季报)为季后18日、合并报表数据(半年报)为半年后40日。此外,第I部分(流动性覆盖率)每月报送法人口径报表,不晚于月后18天。 5.报送方式:月度报表以电子报表形式手工报送主监管员,暂不纳入非现场监管系统报送;法人(季度)及合并报表以电子报表形式通过非现场监管系统报送银监会。 6.数据单位:万元。 7.四舍五入要求:金额保留两位小数,百分比保留两位小数。 8.填报币种:本表要求以本外币合计人民币填报。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外币折算为人民币时,应按照报告期末最后一天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的基准汇价进行折算。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等四种主要货币以外的其他货币对人民币的折算汇率,以报告期末最后一天美元对人民币的基准汇率与同一天上午9时国际外汇市场其他货币兑美元汇率套算确定。 第三部分:具体说明 本表中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合作信用社、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邮政储蓄机构等银行业金融机构,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xx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实现可持续的、科学的经营发展,增强风险预测、计量和调控能力,提高本行的资金流动性风险防控水平,有效降低经营风险和波动,科学、合理、有效平衡资产负债结构和水平,提高本行经营效益,切实增强本行经营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流动性风险管理是本行资产负债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指本行能够在任何时间里以合理的价格筹措到资金来满足契约或关系债务的过程。 第三条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有效满足客户支付结算、偿还债务本息和发放贷款的现金支付需要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流动水平,科学配置资产负债结构和比例,保障本行经营的持续、稳健,实现盈利能力最大化。 第四条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是对现金资产的科学管理,包括:库存现金、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款项以及存放、省本行(同业)的活期存款等。 第五条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 不匹配;资产负债质量结构不合理;利率变动;货币政策变化及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等。 第六条流动性风险主要分为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资产流性动风险主要表现为存贷款比例过高,资产负债结构

不匹配;负债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为备付金不足,出现支付缺口。 管理原则和方法第二章. 第七条为实现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应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一、总量均衡原则。即在保证支付准备的前提下,通过负债和营运资金总量对资产总量的制约,保持负债、营运资金和资产的总量均衡,控制超负荷经营; 二、结构对称原则。即负债与资产要在期限、利率结构上保持对称关系。通过及时调整流动性缺口,保持资产和负债的偿还期对称关系,建立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对称结构;保持资产与负债在利率结构上的对应,严格控制非生息资产占比,保持和提高利差水平; 三、适时调节原则。即资产和负债保持一种流动性状态,当出现流动性缺口时,通过资金调剂、主动负债的方式来满足流动性需求,扩大经营规模;当流动性需求减少、出现多于头寸时,又可投资于短期金融工具,获取盈利。 第三章监测管理 第八条流动性风险管理采取“统一管理,分类指导,适时监控”的办法进行。 统一管理:即由本行经营管理层统一制定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目

翻译市场流动性与资金流动性

市场流动性与资金流动性 Markus K.Brunnermeier(普林斯顿大学)Lasse Heje Pedersen(纽约大学) 本文提供了一个可以将资产的市场流动性(即资产可以不费力地进行交易)与交易者的资金流动性(及交易者能够容易地获得资金)联系起来的模型。交易者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而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有赖于他们的资金的可获得性。反过来,交易者的资金(即他们的资本和保证金要求)又取决于资产市场的流动性。我们的结果显示,在某些的条件下,保证金是不稳定的而市场流动性和资金流动性是相互加强的,从而导致流动性螺旋。模型解释了经验事实所记录的市场流动性(1)会突然枯竭;(2)在不同证券市场上具有共通性;(3)与 波动性有关;(4)倾向于发生安全投资转移现象;(5)与市场是联动的。模型提供了新的可 检验的预测结果,包括认为投机者的资本是市场流动性和风险溢价的驱动者。 交易需要资本。当一个交易者(即一个经销商、一支对冲基金或一家投资银行)购买一支证券时,他可以把证券作为抵押物进行借款,但是他能借到的资金并非该证券的全部价格。证券的价格和担保价格之间的差额被称为保证金(margin)或估值折扣(haircut),这一部分资金必须由交易者的自有资本来提供。相似的,卖空(short-selling)以保证金的形式提出资本要求,它并不能释放获得的资本。因此,交易者全部投资持有量(positions)的保证金总额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超过他拥有的资本。 我们的模型说明了交易者的资金和市场的流动性以一种深入的方式相互影响着。当资金流动性紧张时,交易者在持有资产时变得勉强,尤其是对那些有高保证金要求的“资本密集型”的证券的持有。这降低了市场流动性,导致更强的波动性。进一步,在某些的条件下,未来市场的低流动性提高了为交易提供资金的风险,因此抬高了保证金。我们以资金和市场流动性的联系为基础对市场流动性的主要经验特征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解释。我们的模型尤其说明了市场流动性(1)会突然枯竭;(2)在不同证券市场上具有共通性;(3)与波动性(volatility)有关;(4)倾向于发生安全投资转移(flight to quality)现象;(5)与市场是联动的。模型还提出了几个新的可以进行检验的结论,将保证金和交易者的资金与市场流动性联系在一起:我们预测(1)投机者的(按市价计算的)资本和波动性(例如用VIX指数进行衡量)是影响市场流动性和风险溢价的状态变量(state variables);(2)资本的减少会降低市场流动性,尤其是当资本的数量已经处于低位时,资本的减少会显著降低高保证金的证券的流动性(一种非线性的效应);

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摘要:近几年, 随着”入市”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和管理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金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触发银行流动性危机的概率明显增大,流动性风险管理日益受到银行业的重视。本文认为, 解决流动性管理缺陷的对策应从创造良好的外部监管环境、切实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保全信贷资产、合理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及针对不同流动性需求采取不同的弥补措施等方面子找途径。 关键词: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 资本市场 一、引言 银行的流动性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满足存款者提现、支付到期债务和借款者的正当贷款需求的能力, 它对商业银行尤其重要,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流动性问题解决不好, 就有可能转化为流动性风险, 酿成支付危机, 引发大规模的挤提风潮甚至大批银行的倒闭, 最终以金融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因此,流动性是银行稳健经营的前提, 也是银行流动性、赢利性、安全性的"三性原则"中的首项。由此可见, 相比银行运作中的其它风险, 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力更大, 并且是长期存在的。流动性风险指的是商业银行缺乏足够的流动性储备来应付即期负债的支付或者满足贷款需求, 从而引发的挤兑风潮或银行信誉度丧失的可能性。 我国主要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以及中国建设银行。在1994年, 我国建立了以中央银行, 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 商业性金融银行与政策性金融相分离, 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 其它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并存的银行体制。并为此制定了总量控

制, 比例惯例, 分类知道, 市场通融的银行信贷资金管理方法。在1998年, 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 在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 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加量的管理方面, 取消指令性计划, 改为指导性计划, 实行计划知道, 自求平衡, 比例管理, 间接调控的新的管理体制. 从而,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开始了在没有限额控制, 资产负债管理的环境下的探索。 本文首先将会提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数据( 比如贷存比率, 资金流动率, 等等), 对这些数据进行一些比较, 试图找出银行流动性的发展趋势。并且进一步讨论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问题,并提出的符合国家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二、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 根据数据显示, 从2004年到2006年, 中国金融机构的贷存比率为57.7%, 其中,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以及中国交通银行占了55.8%. 但是, 其它的9所股份制银行加上中信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 贷存比率为66.2%, 相比而言, 国有商业银行的贷存比率要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另一方面, 在2006年, 在人民币流动资金比率方面, 除了中国银行和中国招商银行, 其它银行的流动资金率都要高于2005年, 而在外币流动资金方面, 除了中国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 其它银行的流动 资金也都要高于2005年. 由此可见, 就整体而言, 和200年相比,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比率是逐渐增加的. 对于更久之前的数据, 可以见 表1 表1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综合性指标测算表

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满足存款人提取现金、支付到期债务和借款人正常贷款需求的能力。商业银行提供现金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的要求和支付到期债务本息,这部分现金称为“基本流动性”,基本流动性加上为贷款需求提供的现金称为“充足流动性”。保持适度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流动性被视为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流动性不仅直接决定着单个商业银行的安危存亡,对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的稳定都至关重要。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商业银行经营业务不断得到拓展,越来越宽泛,与之而来的更是风险的加剧,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中涉及到的重点之一就是流动性风险。 1.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规模经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流动性风险体现的也渐入视界。我们可以从影响银行流动性的各因素分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具体包括央行货币的发行量与存款准备金率两大重要因素,还有央行信贷政策的松紧度等。 首先是针对近年来我国货币发行量的分析。货币发行量的高低直接决定银行各项资金的多少,通过当局对货币发行量的控制我们可以看出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风险的大小,从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至2011年底我国的货币发行量M1与M2均保持增长趋势,且M2的增长速度要高于M1的增长速度,存在明显的剪刀差效应,说明这段期间市场活跃度不是很高,而且居民与企业偏向于储蓄与定期存款,银行系统存在大量的流动性。银行在这期间对于货币的拥有量是比较充足的,应付较大情况的挤兑或其他意外是具有一定的能力的,此时的流动性风险相对来说处于较低水平。 单位:亿元人民币 我国货币供应量趋势(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关于资金业务流动性风险的自查分析报告

关于资金业务流动性风险的自查报告

————————————————————————————————作者:————————————————————————————————日期: 2

关于资金业务流动性风险的自查报告 根据XXX《转发中国银监会合作部关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资金业务流动性风险提示的通知》(XXXX发﹝2013﹞241号)要求,XXX(以下简称本行)按照自查内容认真对本行资金业务流动性风险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 本行现辖X个支行、X个总部营业部、X个分理处。截止2013年6月末,各项负债总额 X万元,其中:各项存款X万元,占全县市场份额为X%;各项资产总额X万元,其中:各项贷款X万元,占全县市场份额为X%;不良贷款余额X万元,占比X%;资本充足率X% ,流动性比例X%,流动性缺口率X%,核心负债依存度X%。从2013年上半年经营情况来看,各项业务发展均衡,经营状况良好,风险可控。 二、自查情况和流动性现状 (一)资金业务自查情况 截止2013年6月末,本行融出资金X亿元,其中存放国有政策性银行X亿元(X);存放 X约期存款X笔,金额X亿元。从融出资金期限来看,期限3个月内(含)X笔,金额X 亿元,期限3个月至6个月(含)X笔,金额X亿元,融出资金的期限均控制在3-6个月,业务期限搭配较为合理,报

告期内未融入资金。截止2013年6月末,本行贴现资产余额X 万元,较年初增加X万元。1-6月份累计贴现资产借方发生额X万元,贷方发生额X万元,本行办理的票据业务均为银行承兑汇票买断式转贴现,未开展票据直贴和回购式转贴现业务。本行严格执行省联社印发的《X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X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银行承兑汇票操作规程》和《X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贴现、转贴现及再贴现操作细则》,对票据业务纳入统一授信管理,规范办理票据业务。从近两个月票据承兑行履约情况来看,本行2013年4月到期票据4份,金额X万元;5月到期票据3份,金额X万元,承兑行接收汇票后能够及时汇划款项,无交易对手违约情况。 (二)流动性现状 本行为预防并降低由于流动性不足带来的经营风险,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于20X年X月制定了《X流动性风险防控方案》和《X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预案》(X发〔2010〕X号),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资金业务流动性管理规章制度,提升了流动性风险防控能力。截止2013年6月30日,本行各项存款余额X万元,较年初增加X万元;各项贷款余额X万元,较年初增加X万元,存贷比例为X%,流动性资产X万元,流动性负债X万元,流动性比率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1 引言 1.1 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到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现代商业银行的冲击和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从简单的信贷危机演变为波及面更广、涉及主体更多的“次级债风爆”。这次危机对那些国际上实力雄厚和管理先进的大型金融机构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如花旗银行等这样的金融巨擘也同样未能幸免。截至目前美国已经有超过39家银行倒闭,并且银行倒闭潮已蔓延到欧洲。而流动性作为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风险之一,次贷危机使得本身宽松的资金环境突然收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迅速显现。流动性风险又成了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面前的重大难题。 据统计,美国存款机构的非借入储备总量由2007年的271.17亿美元迅速下降到2008年4月的-919.4亿美元1。美联储通过再贴现和定期拍卖短期内为市场紧急注入了1354亿美金的资金,才使得恐慌的市场情绪得以暂时稳定。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人民银行坚定的推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大幅度的提高存款准备金。这项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使得各商业银行过剩的流动性骤然消失,流动性风险日益加重。 流动性问题一直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最为主要的市场压力。面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各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但第二波金融危机仍有可能发生。届时,国际金融市场还将持续动荡,由实体经济衰退带来的工业贷款、个人信用贷款违约率会飙升,未来还会有众多中小银行破产、大量的对冲基金关闭。另有加拿大皇家银行旗下的资本市场公司预计,未来3到5年内,还将有1,000多家美国银行倒闭。也就是说,未来数年内每8家美国银行中就将有一家倒闭。 虽然目前世界各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中国的商业银行同样也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幸运的是,国内的流动性也随着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得到缓解。同时在中国的金融机构中,虽然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次级按揭贷款,但由于我国国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较严格,这些银行的投资规模并不大。据美国金融机构估计,这6家银行次级债亏损共约49亿元人民币。这些银行的管理层也表示,由于涉及次贷危机的资金金额比重较小,带来的损失对公司整体运营而言,影响非常轻微。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早在几年前就实行了体制的改革,在金融机构的帮助下剥离了巨额的不良资产、不良贷款和呆账坏账,大大减轻了流动性风险对银行日常运营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了市场的竞争力。在面对经济危机时,政府的应对措施得当,一系列的政策把金融危机对广大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降到了最低,所以并没有出现恐慌性的挤兑和对金融市场不利的征兆,进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也并没有发生太大的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