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浙江省高中物理会考实验总结

浙江省高中物理会考实验总结

浙江省高中物理会考实验总结
浙江省高中物理会考实验总结

实验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一电磁打点计时器

1.振片 2。线圈3。永久磁铁 4。振针 5。纸带 6。限位孔 7。复写纸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的计时仪器.工作电压为4—6V.当电源频率为50Hz 时, 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通电前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并压在复写纸的下面.

通电时,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使振动片磁化,振动片的一端位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中,由于振动片的磁极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在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动片将上下振动.其振动周期与线圈中交流电的周期一致,即为0.02s.如果纸带运动振动片一端的振针就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可以代替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与电磁打点计时器不同的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V的交流电.使用时将电源插头直接插在交流220V插座内就可以了.点火花打点计时器用墨粉和电火花打点.墨粉盘夹在两条纸带之间,当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会产生高温电火花,高温电火花可以使墨粉汽化在纸带上.当输入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时,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也每隔0.02s打一个点.实验是纸带的两面可以重复使用,注意降低实验成本.

三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使用打点计时器:

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结构,然后把它固定在桌子

上。

2.把纸带装好。

3.启动电源用手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行小点,随后关闭电源。

4. 取下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这些点划分出来的间隔数

是多少?由此计算出纸带从第一个点到第N 个点的运动时间。

5. 用刻度尺测量出第一个点至第N 个点的距离。

6. 计算纸带上的平均速度。

图1.4-4 这是按实际大小画出的一条纸带,在打出D 、G 这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四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思想方法: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粗略的代替这段时间内的某点的瞬时速度.所取

的时间间隔越接近该点计算出的瞬时速度就越精确.

如图(书21页1.4-5图):要计算E 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D---E 的平均速度来替代,也可以用E —F 的平均速度来替代,还可以用D —F 的平均速度来替代.这三种方法中D —F 包含E 点切比较靠近E 点,所以用D —F 的平均速度来替代E 点的瞬时速度是最精确的!

(1)求平均速度

利用公式t

x v ??=

计算出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把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填入 表1中

表1

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图中各点的瞬时速度填入课本21页的表2中,从表中列出的点我们可以粗略的了解纸带的运动情况.

五 用图象表示速度

总结: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用横坐标表示时间,

根据表2中各个时刻的速度,将(v,t)作为一组坐标在图象中描点,将点连线后得

出的图象称为速度---时间图象(v---t 图象),简称速度图象.

学生实际操作:

思考:我们从根据实际测量数据所描出的点的走向可以大致看出纸带的速度变化规律.

在把点连成线的时候我们是用折线来连还是用光滑的曲线来连呢?

学生讨论:

总结:速度的变化应该是比较平滑的,所以,如果用一条平滑的曲线来”拟合”这些点

应该更符合实际情况.

小结:

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是记录

物体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仪器.v—t图

象:

表示做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五、例题讲解

1. 运动的物体带动纸带被打点计时器打上一系列的点,这些点的距离不一定相等,但这些点能说明 ( )

A 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B 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

C 运动物体在某时刻的位置

D 运动物体的运动性质

2. 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纸带上的点子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点子密集的地方物体的运动速度比较大

B 点子密集的地方物体的运动速度比较小

C 点子不均匀说明物体在做变速运动

D 点子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

3.在你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小车拖动纸带并在上面打下一系列的小点,根据你所打出纸带,在判断纸带表示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时 ( )

A 应通过测量纸带表示的运动的全程来判断

B 必须通过计算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判断

C 必须通过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来计算

D可以通过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看其是否相同来判断

参考答案

1.ABCD

2.BC

3.D

使用打点计时器:

7.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结构,然后把它固定在桌子上。

8.把纸带装好。

9.启动电源用手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行小点,随后关闭电源。

10.取下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这些点划分出来的间隔数是多少?由此计算出纸带从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运动时间。

11.用刻度尺测量出第一个点至第N个点的距离。

12.计算纸带上的平均速度。

注意事项

1,会安装复写纸,并且会调节复写纸的位置,将纸带从复写纸圆片下穿过。

2,开启电源,打点计时器工作,待1S~2S再拖动纸带打出点子。观察点迹是否清晰,打完点后,立即关闭电源。

3,在纸带上打不出点或点迹过暗是,纠正的对策大致有三种:电源电压较低情况下,可适当提高;调整复写纸的位置或是更换复写纸;调整打点计时器。

4,打点计时器的调整。

实验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目的:

①进一步熟悉怎样使用打点计时器。

②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2.实验原理

①理解和推得△S=aT2

②用逐差法求加速度:设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在各个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是S1、S2、S3……,则有 S2- S1= S3-S2=…=S n-S n-1=△S=aT2,由上式可以得到:S4- S1= S5-S2= S6- S3 =3aT2,所以,测出各段位移s l、s2、s3……用逐差法求出a1 =(S4- S1)/3T2,a2=(S5-S2)/3aT2,a3=(S6- S3)/3aT2。再由a l、a2、a3算出平均值a,就是所要测的加速度。

③v-t图象法求加速度

3.注意事项

(1)钩码的质量适当大一些,使绳对小车的拉力始终远大于小车所受的摩擦力,保证外力基本恒定。

(2)调整滑轮架的角度,使小车的拉绳与长木板板面平行。

(3)开始时,应将小车位置摆正,使纸带与拉绳的方向一致,且不与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边相摩擦。

(4)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再释放小车,小车行至终点时切断电源或脉冲输出开关。

(5)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定滑轮相撞。

(6)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纸带上的点迹清晰,适当舍弃点子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等于多少秒。

4.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台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图。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使用,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子,在后边

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我们把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

位,也就是T=0.02×5=0.1s,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标明0,在第六点

下面标明1,在第十一点下面标明2,在第十六点下面标明3……标明的

点O,1,2,3……叫做记数点,两个相邻记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S1,S2,

S3

(5)测出六段位移S1,S2,S3,……S6的长度,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6)根据测量结果,利用前面的公式,计算出a1、a2、a3的值,注意T=0.02×5=ls。

(7)求出a l、a2、a3的平均值,它就是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例题解析、

例一: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造成各连续相等的时间间

隔内位移之差不是一个恒量的主要原因是 ( )

A.长度测量不精确 B.打点间隔不均匀

C.运动中受摩擦力作用 D.木板未调成水平

例二: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为了减小测量小车运动加速

度的相对误差,下列列举的措施中,哪些是有益的?

A.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一些

B.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的钩码个数

C.在同样条件,打出多条纸带,选其中一条最理想的进行测量和计算;

D.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然后选取计数点,进行计算。

例三:

如图是小车在斜面上滑动时,通过计时器所得的一条纸带,测得各段长度为OA=6.05厘米,0B=13.18厘米,0C=21.40厘米,OD=30.7厘米,0E=41.10厘米,OF=52.58厘米,根据这些数据,可判断小车做_________运动,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例四: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赫兹。如图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的两点中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0、1、2、3、4、5六个点用尺量出1、2、3、4、5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是:(单位:厘米)8.78 16.08 21.87 26.16 28.94由此得出小车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_米/秒2,方向__________。

实验三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步骤:

(1)在桌上平放方木板,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

一端拴上两根细绳套。

(3)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

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在使用弹簧秤的时候,要注意使

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4)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读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

(5)用铅笔和刻度尺在白纸上从O点沿着两条细绳的方向画直线,按着一定的标度作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以两个力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即为理论上的合力F,量出它的大小。

(6)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位置O,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7)比较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等。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弹簧秤本身的误差、读数误差、作图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a.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b.方木板应水平放置。

c.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

d.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读数时注意弹簧秤的量程及最小刻度.

e.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可能远些.

f.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60°-120°为宜.

g.在画力的合成图时,要恰当选定标度.

注意事项:

①弹簧秤使用前要校零,在竖直位置已校正好零点的弹簧秤,到水平位置使用时,仍然要重新调零。

②要选用规格、性能完全相同的两个弹簧秤。

③本实验中,用弹簧秤测量拉力时,要使三个拉力F1 、F2 、F和橡皮条均在平行于纸面的平面内。

④同一次实验中,橡皮筋结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

⑤在不超出弹簧秤量程的条件下,应该尽可能使弹簧秤的拉力大一些。

⑥用作图法作分力F1 、F2 的合力F′时要准确,图要尽可能画得大些,以使测量值的最后一位估读数字在图上能准确表示出。

实验四: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怎样提供并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可以将小车放在光滑水平

板上,前端系一条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一个小桶,桶中可放砝码,小桶和砝码所受的重力,等于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力。因此,增减小桶中的砝码就可以改变小车受到的合力。

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用图象较直观地判断a与F、m的关系。

(1)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可以以a为纵坐标、F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由得到的数据描点作图,根据图像判断a与m 的关系。

(2)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由于在相同力的作用下,质量m越大,加速度a越小。这可能是“a与m成反比”但也可能是“a与m2成反比”,甚至是更复杂的关系。处理这种关系,可以

以a为纵坐标,1/m为横坐标,或1/m2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判断a与m的关系。

探究器材:直尺、天平、砝码、垫块、钩码、一端带定滑轮的直轨道、打点计时器、固定夹、纸带、小车、带细绳的小桶、

探究步骤及数据处理:

1、用天平称出小桶的质量m桶小车质量M车。在桶内增加砝码,可以改变小车所受合

力。小车上可以通过增加钩码来改变质量。

2、如图所示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将直轨道置于水平桌面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在直轨

道末端某处用垫块垫高,以平衡摩擦力,当小车(前端未挂小桶)在轨道上

轻推一下能做匀速运动即可。打点计时器固定在轨道合适位置。细绳的一端

是小桶,另外一端系在小车前端。

3、探究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将纸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另一端固定在小车末端。

在小桶内加入一定质量的砝码,细线跨过定滑轮,并调节定滑轮高度,使细线

与轨道保持水平。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取下纸带,并做标记。

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更换纸带,依次增加小桶内砝码质量,改变小车所受合力,重复实验,及时做出标记。

处理纸带上的点,求出小车受不同外力时的加速度。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探究力不变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小桶内加入一定质量的砝码,并保持桶内砝码质量不变,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纸带,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取下纸带,并做标记。

更换纸带,在小车上小车上分别继续增加不同个数钩码,重复实验,并做标记。

处理纸带上的点,得到每条纸带对应小车的加速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注意事项:

1、在本实验中,必须平衡摩擦力,方法是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而垫起的位置要恰当.在位置确定以后,不能再更换倾角.

2、改变m和M的大小时,每次小车开始释放时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而且先通电再放小车.

误差分析:

1、小桶与砝码的总质量过大。

因为要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所以应保持小车的总质量不变,小桶和内装砝

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外力,因此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由实验原理:mg Ma =得mg F a M M

==,而实际上()mg a M m '=+,所以小车质量M 与 桶和砝码总质量应满足M>>m 。

2、小车与木板间的摩擦力未完全平衡。

应调节斜面倾角,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

3、纸带与计时器之间的摩擦。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F 及质量m 的关系实验.如图(a)为实验装置简图,A 为小车,B 为打点计时器,C 为装有砂的砂桶,D 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拉力F 等于砂和砂桶总重量,小车运动加速度a 可用纸带上点求得:

(1)图(b)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试由图中数据求出小车加速度值;

(2)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 ,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 与质量m 及对应的m

1数据如下表:

根据上表数据,为直观反映:F 不变时,a 与m 的关系,请在方格坐标纸中选择恰当物理量,建立坐标系,并作出图线.从图线中得到:F 不变时,小车加速度a 与质量m

1之间定量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

(3)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重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 与合力F 图线,如图(d)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原点,明显超出偶然误差范围,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847362512()16s s s s s s s s a T

-+-+-+-=

,T=0.04s ,a=3.0m/s 2(4分) (2)如图所示,12a m =

(作图2分,结论3分)(3)实验前未平衡摩擦力(3分)

实验五: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重要知识提示】

1.实验目的、原理

(1)实验目的:

(a)用描迹法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b)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2)实验原理:

(a)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是由两个分运动合成,一个是在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等于平抛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另一个是在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

(b)在水平分运动中,运用x=v?t;在竖直分运动中,运用y=1/2gt2或△y=gT2.

2.实验器材

斜槽(附挡球板和铅锤线)、水准仪、小钢球、木板、竖直固定支架、刻度尺、三角

板、白纸、图钉、定点用的有孔卡片、重垂、铅笔等

说明定点用的有孔卡片的制作要求如图5—1所示,在方形硬纸

上沿中间实线挖出一个孔,孔宽(A)应稍大于钢球直径,孔长(B)一般大

于钢球直径.

3.实验步骤及安装调整

(1)描述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

(a)将斜槽放在桌面上,让其末端伸出桌面边缘外.借助水准仪调节末端,使槽末端切线水平,随之将其固定,如图5—2所示.

说明如果没有水准仪,则可将钢球放于槽的末端.调节斜槽后,轻轻拨动钢球,若钢球能在任何位置平衡,说明达到要求;

(b)用图钉将白纸钉在木板上,让木板左上方靠近槽口处桌面

边缘,用支架将木板竖直固定,使小球滚下飞出槽口后的轨迹平面跟板

面平行;

(c)将小球飞离斜槽末端时的球心位置水平投影到白纸上描点O,并过。沿重垂线用直尺描出竖直方向;

(d)选择钢球从槽上滚下的合适初位置Q,在Q点放上挡球板;

(e)将小球从斜槽上释放,用中心有孔的卡片靠在纸面上并沿纸面移动,当飞行

的小球顺利地穿过卡片上小孔时,在小孔靠近纸面所在处做上记号;重复该步骤,描下至少5个不同位置的对应点;

(f)把白纸从木板上取下来,将前面描述的一系列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

(2)求小球平抛的初速度:

(a)以。为坐标原点,用三角板在白纸上建立z0夕坐标系;

(b)在轨迹线上选取点M ,并测出它的坐标值(z ,y),代人公式g y

x v x 2 计

算水平初速度;

(c)再在曲线上选取不同点,重复步骤2(b),测量、计算水平初速度,最后求出其平均值,即为小球平抛初速度的测量值.

4.注意事项

(1)在调整安装时,应保证斜槽末端切线水平,确保钢球飞出后作平抛运动;应使木板(包括白纸)靠近槽口、竖直且与小球运动轨迹所在平面平行,确保运动小球靠近木板,但不接触木板.

(2)在实验中应使用斜槽挡球板,保证小球每次均从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

说明:斜槽挡球板的位置应恰当,以便使小球的运动轨迹由木板左上角到右下角.

(3)在取下白纸前,应在白纸上记下小球飞离槽口时球心位置0(钢球球心在图板上的水平投影点,而不是斜槽末端点的投影),如图5—3所示.确定坐标轴原点,并用重垂线过0 作竖直线,以准确确定坐标系的y 轴.

(4)在轨迹曲线上选点时,应选离坐标原点稍远的点用以测量计算,

这样可减小误差.

【典型范例导析】

【例2】 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实验中,某同学在建立直角坐标系时,有一处失误.设他在安装实验装置和进行其余的操作时准确无误.

(1)观察如图5—4,可知,他失误之处是___________.

(2)他根据记录建立坐标系,运用教材实验原理测得的平抛初速度值与其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____.(选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解析 (1)坐标系原点应建在正飞离斜槽槽口的小球重心处,即在槽口正上方r(r 为小球半径)处.而该同学却错误地将坐标原点取在槽口处.

(2)如图5—5所示,正确的坐标系横轴应建立在x ’处,原点应在O ’处.

在轨迹上取点P ,其坐标值真实值为(x ’,y ’),测量值为(z ,y),其中y ’>y ,x ’=x

真测真测,’,t t g y t g

y t <∴==22 而 真测真真测测,因此,v v t x v t x

v <=

=' 当套用课本实验原理而又错取坐标原点时,该同学得到的测量值偏大.

点评无论将坐标原点是取在飞离槽口的球心处,还是将原点取

在槽口处,只要认清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运动性质,就可这

样处理:如图5—6所示.

在竖直方向上: g

s s g s T gT s y y I -==

=? ,2 在水平方向上: v 0=x/T 当改用通用方法处理时,小球平抛初速度测量值会与真实值相吻合.

【例3】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运动轨迹上三点A 、B 、C ,如图5—7所示,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各点坐标值已在图中标出.求:

(1)小球平抛初速度大小;

(2)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始位置坐标.

解析 (1)如图5—7所示,小球在彻段、13(2段水平位

移相等,而小球在水平方向作匀速运动,因此小球在这两段的运动时间t AB =t BC =T .

小球在竖直方向作匀加速运动,由△s=aT 2得 25cm 一15cm=lOOcm /s 2·T 2, T=O .1s 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作匀速运动,有v 0=10cm/0.1s=lcm /s=lm /s .

(2)由于小球在竖直方向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小球在B 点的竖直分速度大小等于AC 段在竖直方向平均速度大小.

v By =0.4/0.2=2(m/s)

设小球从抛出点0到B 点历时为t OB ,有

t OB =v By /g=0.2s

小球从抛出点0到A 点历时:

t OA =t OB —T=O .1s

因此, x OA =v 0t OA =lOcm , y OA =

22

1OA gt =5cm 故0点坐标值为(一10,一5).

点评在学习中应该学会认识事物的本质,而不是肤浅地看表象;例如在解决本例题时,我们关键在于抓住其运动本质,而不是生搬硬套某种解题方法.不少学生将图5—7中的A 点作为小球抛出点,运用公式

x=v 0t

y=1/2gt 2

必然导致求解错误.

在此实验中,由于一些偶然因素对实验者和实验仪器的影响会造成

误差(称偶然误差),减小这类误差的方法是通过多次实验测量、计算最后结

果再求其平均值.在应用平均法测量间接测量的物理量时,要平均的是待测

量(平抛初速度),而不是直接测量的物理量.

如图5—8所示,斜槽末端切线略向下倾斜,设其切线(虚线)与水平成θ角. 在处理数据时,取小球运动轨迹上某点P 点坐标(x ,y),设通过测量计算的小球飞到P 点的时间为t 测,而小球真实的运动时间为t 真,则有 真测t g

y t >=2 设小球平抛初速度的测量值、真实值分别为t 测、t 真,有

v 测=x/t 测, v 真= θ

cos 1?真t x

因此 v 测< v 真

即当斜槽末端切线向下倾斜时会导致小球平抛初速度测量值偏小.

实验六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本探究实验是按着如下的思路进行的:

1.改变功的大小 采用教材图7.6-1所示实验装置,用1条、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将小车拉到同一位置释放,橡皮筋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依次为W 、2W 、3W ……

2.确定速度的大小 小车获得的速度v 可以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测出,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测出。

3.寻找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以橡皮筋拉力所做的功W 为纵坐标,小车获得的速度v 为横坐标,作出W —v 曲线(即功—速度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得出橡皮筋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的定量关系。

操作技巧:

1.如何平衡摩擦力?

为了排除摩擦力的干扰,实验中可将木板放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高,让小车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来平衡摩擦力。具体方法是:将木板放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高,脱开钩在小车上的橡皮筋,在小车尾部固定一纸带,轻推小车使小车沿木板向下运动。如果纸带上打出的点距是均匀的,说明纸带的运动是匀速的,小车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就刚好平衡了小车所受的摩擦力。

2.如何选择纸带上的点距确定速度?

由于我们关心的是小车的最大速度,而小车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运动,所以选择相邻距离基本相同的若干个点作为小车匀速运动阶段的点,用这些点计算小车的速度。

数据处理方法:

1. 计算法 2。图象法

试分别说明以上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例1。你认为本实验的探究思路有何巧妙之处?

解析 实验中用橡皮筋的弹力拉动小车做功使小车获得动能,探究橡皮筋做的功与小车速度变化的关系。橡皮筋的弹力是变力,所做的功是变力功,没有现成的公式可以计算功的大小。即使知道弹力功的公式也不能用它进行计算,因为橡皮筋的劲度系数也是变化的。然而,改变橡皮筋的条数,保持小车相同的运动距离,则弹力功的大小与橡皮筋的条数成正比。也就是说,在相同的位移情况下,用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W ,用两条同样的橡皮筋做的功就是2W ,用同样的三条橡皮筋做的功就是3W ……实验方法巧妙地避开了功的计算,直接确定了橡皮筋拉力对小车所做功的倍数关系。

例2。如果提供你天平、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及计算机辅助设备,请设计探究功与质量、速度间定量关系的实验方法。

解析 如图所示,滑块在气垫导轨上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当滑块沿导轨滑行时,滑块重力沿倾斜导轨方向的分力对滑块做功。这

一分力为 l mgh F =1, 在滑块经过两光电门的过程中,这一分力所做的功

l

mghs s F W ==1, 式中m 为滑块(连同遮光条)的质量,可用天平测出;h 为垫块的高度,l 为垫块与导轨接触点到导轨底端的距离,s 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均可用刻度尺测出。

以v 1、v 2分别表示滑块经过光电门G 1、G 2时的速度,根据固定在滑块上的两遮光条的间距和由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滑块经过光电门G 1、G 2的时间,即可算出v 1、v 2。

由m 、v 1、v 2组成的式子可能为

m (v 2-v 1)、m (v 2-v 1)2、m (v 22-v 12)、m (v 2-v 1)3、m (v 23-v 13)……

将实验数据分别代入以上各式,运用计算机辅助设备进行数据处理,即可发现功与质量、速度间的定量关系。

点悟 由于待测实验数据较多,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又较复杂,实验数据要准确测量,同时要把m 、h 、l 、s 等量都进行变化。探究结果表明,功与质量、速度间存在着如

定量关系: 212221222

121)(21mv mv v v m W -=-=。

实验七: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实验原理

如图1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从O 点自由下落,以地面作为零重力势能面,如果忽略空气阻力,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A 和B 的机械能守恒

即12mv 2A +mgh A =12

mv 2B +mgh B 上式亦可写成12mv 2B -12

mv 2A =mgh A -mgh B . 等式说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动能的增加.为了方便,可以直接

从开始下落的O 点至任意一点(如图1中A 点)来进行研究,这时应有:12

mv 2A =mgh ,即为本

实验要验证的表达式,式中h 是物体从O 点下落至A 点的高度,v A 是物体在A 点的瞬时速度.

三、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带有铁夹的铁架台,纸带,复写纸,带夹子的重物,刻度尺,导线两根.

四、实验步骤

1.安装置:按图2将检查、调整好的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

台上,接好电路.

2.打纸带:将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打点

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

地方.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让重物带着纸带自由下落.

更换纸带重复做3~5次实验.

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说明

(1)用12

mv 2n =mgh n 验证时,应选点迹清晰,且1、2两点间距离略小于或接近2 mm 的纸带.

(2)用12mv 2B -12

mv 2A =mg Δh 验证时,由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处理纸带时,选择适当的点为基准点,只要后面的点迹清晰就可选用.T

S S v n n n 211-++=

五、数据处理

方法一:利用起始点和第n 点计算

代入mgh n 和12mv 2n ,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条件下,mgh n 和12

mv 2n 相等,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方法二:任取两点计算

(1)任取两点A 、B 测出h AB ,算出mgh AB .

(2)算出12mv 2B -12

mv 2A 的值. (3)在实验误差允许的条件下,若mgh AB =12mv 2B -12

mv 2A ,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方法三:图象法

从纸带上选取多个点,测量从第一点到其余各点的下落高度h ,并计算各点速度的

平方v 2,然后以12v 2为纵轴,以h 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作出12

v 2-h 图线.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线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为g 的直线,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六、误差分析

1.本实验中因重物和纸带在下落过程中要克服各种阻力(如空气阻力、打点计时器阻力)做功,故动能的增加量ΔE k 稍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 ,即ΔE k <ΔE p ,这属于系统误差.改进的办法是调整器材的安装,尽可能地减小阻力.

2.本实验的另一个误差来源于长度的测量,属偶然误差.减小误差的办法是测下

落距离时都从0点量起,一次将各打点对应的下落高度测量完,或者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七、注意事项

1.打点计时器要稳定的固定在铁架台上,打点计时器平面与纸带限位孔调整在竖

直方向,以减小摩擦阻力.

2.应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重物,增大重力可使阻力的影响相对减小,增大密度

可以减小体积,可使空气阻力减小.

3.实验中,需保持提纸带的手不动,且保证纸带竖直,待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

工作稳定后,再松开纸带.

4.测下落高度时,要从第一个打点测起,并且各点对应的下落高度要一次测量完.

5.速度不能用v n =gt n 或v n =2gh n 计算,因为只要认为加速度为g ,机械能当然

守恒,即相当于用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况且用v n =gt n 计算出的速度比实际值大,会得出机械能增加的结论,而因为摩擦阻力的影响,机械能应该减小,

所以速度应从纸带上直接测量计算.同样的道理,重物下落的高度h,也只能用刻度

尺直接测量,而不能用h n=1

2

gt2n或h n=

v2n

2g

计算得到.

6.因为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点一次,在最初的0.02 s内物体下落距离应为0.002 m,所以应从几条纸带中选择第一、二两点间距离接近两年2 mm 的纸带进行测量;二是在纸带上所选的点就是连续相邻的点,每相邻两点时间间隔 t =0.02 s.

7.因为不需要知道物体在某点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所以不必测量物体的质量 m,

8.必须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才能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

9.为了减小测量 h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适当远些好。

1.下列关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实验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物质量的称量不准会造成较大误差

B.重物质量选用得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

C.重物质量选用得小此,有利于减小误差

D.若纸带下落较打点早,会造成较大误差

2.关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纸带越短越好,因为纸带越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就越少,误差就越小

B.实验时需称出重物的质量

C.纸带上第1、2两点间距若不接近2 mm,则无论怎样处理实验数据,实验误差都一定较大

D.处理打点的纸带时,可以直接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实际点迹,而不必采用“计数点”的方法.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第一部分 必修一 必修二内容总结 (这部分知识要求文理科学生均要掌握)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要点解读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 x v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 v a ??=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 ①速度时间关系:at v v +=0 ②位移时间关系:202 1at t v x += (2)重要推论 ①速度位移关系:ax v v 22 02 =- ②平均速度:2 2t v v v v =+= 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Δx =x n+1-x n =aT 2。 3.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 (2)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规律:与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同。 第三章 相互作用 要点解读 一、力的性质 1.物质性:一个力的产生仅仅涉及两个物体,我们把其中一个物体叫受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则为施力物体。 2.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受到施力物体给它的力,则施力物体也一定受到受力物体给它的力。 3.效果性: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力是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矢量性: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力的表示法

海南省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汇编()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汇编 知识框架 力和运动 功和能 电磁学 1、机械运动 (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宏 观、微观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2).参考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2.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3.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s v t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运动 )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x=vt 6.加速度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t v v t v a t 0-=??=,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4-6V)以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 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速度公式:0v v at =+ 位移公式: 20s v t at =+ 位移速度公式:22212as v v =- 平均速度公式:_02 2t t v v x v v t +?===? 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 :加速度指速度的变化率,也就是说加速度是V —t 图像的斜率。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梳理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梳理 实验七: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原理】在只有重力作用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互相转化,但总机械能守恒。方法(1):若某一时刻物体下落的瞬时速度为v,下落高度为h,则应有:,借助打点计时器,测出重物某时刻的下落高度h和该时刻的瞬时速度v,即可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实验装置如图:方法(2):任意找两点A、B,分别测出两点的速度大小vA、vB以及两点之间的距离d。若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应有。测定第n点的瞬时速度的方法是:测出第n点的相邻前、后两段相等时间T 内下落的距离Sn和Sn+1,由公式,或由算出。【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打点计时器;重锤(带纸带夹子);纸带数条;复写纸片;导线;毫米刻度尺。除了上述器材外,还必须有电源。【实验步骤】1、按图把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铁架台上,用导线把打点计时器与学生电源连接好。2、把纸带的一端在重锤上用夹子固定好,另一端穿过计时器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锤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3、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锤自由下落。4、重复几次,得到3~5条打好点的纸带。5、在打好点的纸带中挑选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在起始点标上0,以后各依次标1,2,3,......用刻度尺测出对应下落高度h1、h2、h3、......。6、应用公式计算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v1、v2、v3、......。7、计算各点对应的势能减少量mgh和动能的增加量,进行比较。【注意事项】1、打点计时器安装时,必须使两纸带限拉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阻力。2、实验时,需保持提纸带的手不动,待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正常后才松开纸带让重锤下落,以保证第一个点是一个清晰的小点。3、选用纸带时应尽量挑点迹清晰的纸带。4、测量下落高度时,都必须从起始点算起,不能搞错,为了减小测量h时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远一些,纸带也不宜过长,有效长度可在60cm~80cm以内。5、因不需要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所以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问题与讨论】1.比较方法(1)与方法(2)的不同,你认为用哪种方法好?2.打点计时器安装时,必须使两纸带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为什么?实验时必须选用质量较大的重锤,为什么?3.动能和重力势能都跟物体的质量 有关,本实验为什么不称物体的质量?4.本实验要用到重力加速度g。g取9.8m/s2呢?还是取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或者通过实验打出的纸带,用计算出来?实验八: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目的】1.利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2.巩固和加深对单摆周期公式的理解。【实验原理】单摆在偏角很小时的摆动,可以看成是简谐运动。其固有周期为,由此可得g=,据此,只要测出摆长和周期T,即可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实验器材】铁架台及铁夹,中心有小孔的金属小球;约1m的细线;秒表,游标卡尺,刻度尺。【实验步骤】1.在

高中会考物理实验操作考查试题(供学生使用)

高中会考物理实验操作考查试题(一)(供学生使用) 长度的测量 学校会考证号班级座号考生姓名 总评成绩(合格或不合格) 实验器材:刻度尺、游标卡尺、金属管 考查要求满分值得分 1写出桌面上:刻度尺的准确度__________________ 游标卡尺的准确度_____________ 2 2 用刻度尺测量金属管的长度:L=_________________ L 1=______________ L 2=_______________ L 3=_____________ 2 3 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管的内径:d = ________________ d1 =______________ d2 =____________ d3 = _______________ 2 4 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管的外径:D=__________________ D1=_____________D2 = _________D3 = __________________ 2 5实验素养:态度认真、尊重事实、器材布置合理、 操作有序、整理复原等 2 监考人签字总分

高中会考物理实验操作考查试题(一)(供教师使用) 长度的测量评分标准 考评得分班级 满分值 座号 评分点 姓名 1 1 正确写出刻度尺和游标卡尺的 准确度(含单位) 2 2A 用刻度尺在不同方位测 量管的长度,并求其平均值。 1 B 记录数据时符合有效数字 要求 1 3 A 会使用内测量爪测量金属 管内径 1 B 分别在管两端测出两个 互为垂直方向的内径,求出平 均值。 1 44A 会使用外测量爪测量金属 管外径 1B 分别在管两端测出两个 互为垂直方向的外径,求出平 均值。 1 5 实验素养:态度认真、尊重事实、器 材布置合理、操作有序、整理复原等。 2考评总得分 总评成绩(合格或不合格)

高中物理会考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会考复习资料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2018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最新完整版】

2018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最新完整版】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最新完整版】 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不需要选择第一个间距等于2mm的纸带.这个实验的正确实验步骤是先闭合电源开关,启动打点计时器,待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稳定后,再释放重锤,使它自由落下,同时纸带打出一系列点迹.按这种方法操作,在未释放纸带前,打点计时器已经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但都打在同一点上,这就是第一点.由于开始释放的时刻是不确定的,从开始释放到打第二个点的时间一定小于0.02s,但具体时间不确定,因此第一点与第二点的距离只能知道一定小于2mm(如果这段时间恰等于0.02s,则这段位移s=gt2/2=(100.022/2)m=210-3m=2mm),但不能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也不需要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不论第一点与第二点的间距是否等于2mm,它都是从打第一点处开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因此只要测量出第一点O与后面某一点P间的距离h,再测出打P点时的速度v,如果: gh ( ), 就算验证了这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2)实验仪器 要求掌握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天平、停表(秒表)、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仪)、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对于使用新教材的省市,还要加上示波器等。对这些仪器,都要弄清其原理、会正确使用它们,包括测量仪器的正确读数。 (3)实验装置 对电学实验主要指电路图。 下面几个是应特别注意的: ①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如何平衡摩擦力是关键。 ②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及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要使用斜槽轨道,让小球从轨道上端无初速滚下,然后平抛出去,在安装装置时要注意保证轨道末端必须水平,如果实验要进行多次,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处下落,因此

福建高中物理会考复习实验题精选

福建高中物理会考复习实验题精选福建高中物理会考复习实验题精选一、实验探究题 1. 在“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F和F表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F表示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的合12 力,F’表示根据等效性由实验方法得到的合力,如图7所示,则符合实验事实的图是( ) 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 情况如图l4(a)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0为橡皮 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14(b)是在自纸上根据 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合力的测量值是图(b)中的 (只需填A或B,下同) A F B F’ (2)实验中“用一个力替代两个力,且效果相同”所运用的科学方 法是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替代法 3(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在研究物体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不变

的物理量是________ (只需填A或B) A(小车质量 B(塑料桶和桶中砝码的质量 (2)实验中,首先要平衡摩擦力,具体做法是_________(只需填A或B) A(在塑料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带着纸带匀速运动。 B(取下塑料桶,垫起滑板的一端,使小车带着纸带匀速运动。 (3)实验中,要使小车的质量_________(填“远大于”或“远小于”)塑料桶和桶中砝码的质量,才能认为 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塑料桶和砝码的重力。 4(某同学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 化和守恒”的实验。纸带上打出的点如图(b)所示,若重物 的质量为m,图中O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第一个点,O点到 A、B点的距离分别为h、h。 12 (1)实验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只需填A或B) A(打点计时器 B(重物 (2)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小量?Ep是________(只需填A或 B) A(mgh B(mg(h-h) 221 (3)由于在下落过程中存在阻力,从O点到B点重物的动能增加量________重力势能减小量。(填“大于” 或“小于”) 5.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要点解读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 x v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 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 ①速度时间关系:at v v +=0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大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大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1章力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

最牛高中物理实验电阻测量方法归纳与总结

恒定电流 电阻测量方法归纳 电阻测量一直是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中的重头戏,高中物理教材中编排的电学实验对电阻的测量仅仅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框架,实际上电阻的测量方法很多,了解并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可以使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 一、基本方法-----伏安法(V-A 法) 伏安法测量电阻主要涉及测量电路的选择,控制电路的选择和实验器材的选择。 1、原理: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2、控制电路的选择 控制电路有两种:一种是限流电路(如图1);另一种是分压电路。(如图2) (1)限流电路是将电源和可变电阻串联,通过改变电阻的阻值,以达到改变电路的 电流,但电流的改变是有一定范围的。其优点是节省能量;一般在两种控制电路都可 以选择的时候,优先考虑限流电路。 (2)分压电路是将电源和可变电阻的总值串联起来,再从可变电阻的两个接线柱引 出导线。如图2,其输出电压由ap 之间的电阻决定,这样其输出电压的范围可以从零 开始变化到接近于电源的电动势。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一定要使用分压电路: ① 要求测量数值从零开始变化或在坐标图中画出图线。 ② 滑动变阻器的总值比待测电阻的阻值小得多。 ③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比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小。 3、测量电路 由于伏特表、安培表存在电阻,所以测量电路有两种:即电流表内接和电流表外 接。 (1)电流表内接和电流表外接的电路图分别见图3、图4 (2)电流表内、外接法的选择, ①、已知R V 、 R A 及待测电阻R X 的大致阻值时可以利用相对误差判断 若A X R R >X V R R ,选用内接法,A X R R <X V R R ,选用外接法 ②不知R V 、 R A 及待测电阻R X ,采用尝试法,见图5,当电压表的一端分别接在 a 、 b 两点时,如电流表示数有明显变化,用内接法;电压表示数有明显变化,用外接 法。 (3)误差分析: 内接时误差是由于电流表分压引起的,其测量值偏大,即 R 测 >R 真(R 测=R A +R X ); 外接时误差是由于电压表分流引起的,其测量值偏小,即 R 测<R 真(V X V X R R R R R += 测) 4、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的改进 图5 图 6 0 图 1 图2 图 3 图 4 图 7 0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汇总

会考知识点复习 第一、二章 运动的描述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 x v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 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 ①速度时间关系:at v v +=0 ②位移时间关系:202 1at t v x + = (2)重要推论

高中物理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呕心沥血之作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概念总结 一、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 t x v = (定义式) 平均速度的方向即为运动方向 v -平均速度 国际单位:米每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 km/h 换算关系 1m/s=3.6km/h (2)加速度t v v t v a 0t -=??=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叫速度的变化率 {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做加速运动)a>0;反向(做减速运动)则a<0} 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0v ):m/s ;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t v ):m/s ; 时间(t):秒(s); 位移(x):米(m ); 路程(s):米(m ); 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 质量 时间 对应三个基本单位:m kg s (3) 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at v v t +=0 位移公式 2012x t at v = + 几个重要推论: (1)ax v v t 2202=- (o v 初速度,t v 末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比如刹车):a 为负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022t t V V x V t +== 2 s V =注意 都是在什么条件下用比较好?(在什么条件不知或不需要知道或者也用不到时,该用哪个公式?)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用来求纸带问题中的加速度,注意单位的换算) (6)自由落体: ①初速度Vo =0 ②末速度gt V t = ③下落高度221gt h = (从Vo 位置向下计算) ④推论22t V gh = 全程平均速度 2 t V V =平均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 =g =9.8m/s 2≈10m/s 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二、相互作用: 1、重力G =mg (方向竖直向下,g =9.8m/s 2≈10m/s 2,作用点在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弹力,胡克定律:x F k =弹(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aT x =?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1.质点 A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 A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A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t x v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 A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t V V t V a t ?-=??= 0,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 以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若t ?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A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 度 t S V V = =21

高一物理实验题解题方法归纳

高一物理实验题解题方法归纳 实验,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之一,高中物理实验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途径,学好高中物理实验的复就至关重要。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实验题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物理实验题方法1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控制变量法 在高中物理实验中,常有多个因素在变化,造成规律不易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实验问题和物理实验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物理方法既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累积法

爱高中物理实验中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放大法 对于高中物理实验中微小量或小变化的观察,可采用放大的方法。例如游标卡尺、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都是按放大原理制成的。 高一物理实验题方法2 解题技巧1.对于多体问题,要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 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解题技巧2.对于多过程问题,要仔细观察过程特征,妥善运用物理规律 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如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

2018年北京春季高中会考物理真题

2018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 物 理 试 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 .时间B .质量C .电阻D .磁感应强度 2.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 A .库仑 B .牛顿 C .伏特 D .焦耳 3.如图1所示,一个物体受F 1和F 2两个互相垂直的共点力作用,其中 F 1=3N ,F 2=4N 。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 A .1N B .5N C .7N D .12N 4.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若保持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变,而把它们 的电荷量都变为原来的3倍,则两电荷间库仑力的大小将变为原来的 A .3倍 B .6倍 C .9倍 D .12倍 5.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很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墨家的代表人物墨翟在《墨经》中,就已对力做了比较科学的阐述:“力,刑(形)之所以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力能使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使运动的物体运动得越来越快。下列说法中,与墨翟对力的阐述最接近的是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力是物体位移变化的原因 C .力是物体位置变化的原因 D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6.利用弹簧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将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横梁上。弹簧下端不挂物体时,测得弹簧的长度为x 0。将待测物体挂在弹簧下端,如图2所示。待物体静止时测得弹簧的长度为x1测量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待测物体的重力大小为 A .kx 0 B . kx 1 C .k (x 1-x 0) D .k (x 1+x 0)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理科)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理科) 运动学知识点 第一节机械运动 一.参照物 (1)机械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宇宙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着.运动是绝对的,一些看起来不动的物体如房屋、树木,都随地球一起在转动. (2)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同一个运动,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就有不同的观察结果及描述,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质点的概念 (1)如果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可以不考虑它的大小和形状,就可以把物体看作一个有质量的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对实际物体进行科学抽象而得到的一种理想化模型.对具体物体是否能视作质点,要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大小形状是否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 三、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一)时间和时刻 (1)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对应数轴上的各个点,时间则对应于某一线段;时刻指过程的各瞬时,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2)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是秒、分、时,实验室里测量时间的仪器秒表、打点计时器。(二)位移和路程 1、位移 (1)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初、末位置之间的距离来反映位置变化的多少,用初位置对末位置的指向表示位置变化的方向. (2)位移的图示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箭头表示位移的方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 2.位移和路程的比较 位移和路程是不同的物理量,位移是矢量,用从物体运动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路程是标量,用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来表示. (三)速度

1.速度——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变化率J 是表示变化的快慢,不表示变化的大小。) 2.平均速度的定义 (1)运动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定义式是V =s/t .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米/秒,符号m /s ,也可用千米/时(km /h ),厘米/秒(cm/s )等. (3) 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 3.平均速度的计算 平均速度的数值跟在哪一段时间内计算平均速度有关系.用平均速度定义式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使物体的位移S 与发生这个位移的时间t 相对应。. 4.瞬时速度 (1)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瞬时速度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物体在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如果各时间段取情越小,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就越细致,当把时间段取极小值时,这极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就能精确描述出运动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这就是瞬时速度. (2)若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是对(m /s ),则就意味着该物体假如从这一时刻开始做匀速运动,每1s 内的位移就是v (m ). 4.速度和速率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大小叫速率 (四)加速度 1.加速度 (l )在变速运动中,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 (2)加速度的定义式是a=t v v t 0 . (3)加速度是描述变速运动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越大,表示在单位时间内运动速度的变化越大. (4)加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在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表示速度增大;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表示速度减小.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

高中物理实验试题汇总

漠河高级中学物理实验综合测试题 1. 实验:为了测量某一被新发现的行星的半径和质量,一艘宇宙飞船飞近它的表面进行实验。飞船在引力作用下进入该行星表面的圆形轨道,在绕行中做了第一次测量。绕行数圈后,着陆在该行星上,并进行了第二次测量。依据测量的数据,就可以求出该星球的半径和星球的质量。已知万有引力恒量为G。飞船上备有以下实验器材: A. 一只精确秒表 B. 一个已知质量为m的物体 C. 一个弹簧秤 D. 一台天平(附砝码) 请根据题意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次测量所选用的实验器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测量所选用的实验器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推导出行星的半径、质量的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出的物理量表示) 2. (1)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工件长度,如图甲所示。图示的读数是_________cm。 (2)如图乙,将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用米尺测得斜面的高度与长度之比为1 4 。一辆质量为400g的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 带从斜面上滑下。图丙是打出纸带的一段,相邻记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由图可知,打点计时器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B=_________m/s,打纸带上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E=_________m/s。 3. 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手段。在电学实验中经常需要测量某负载的电阻。测量电阻的方法有多种。现需要测量一只标有“220,100W”灯泡的电阻。 (1)这只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_____________Ω。若用多用电表中的欧姆挡直接接在灯泡两端测量它的电阻,则测出的电阻应_____________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现在提供以下的实验器材: A. 220V的交流电源 B. 单刀双掷开关一只 C. 电阻箱一只(0~999Ω,额定电流1A) D. 交流电流表一只(0~0.6A) E. 导线若干 请你用以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能较为准确地测出灯泡工作时的电阻值。请画出电路原理图,并简述实验步骤。 4. 甲、乙两位同学在一次应用伏安法测量电阻R x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第一步用万用表粗测电阻R x的阻值,第二步用伏安法测量电阻R x的阻值。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大全

实验名称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实验人 1 2 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目的: 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刻度尺,导线,________ 电源,钩码,细绳。 实验原理: 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 ,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里的位移分别是s 1、s 2、s 3 s 4、s 5、s 6, △s=s 2-s 1=s 3-s 2=s 4-s 3=……=________ 由上式还可得到s 4-s 1=(s 4-s 3)+(s 3-s 2)+(s 2-s 1)=________,同理有 s 5-s 2=s 6-s 3=……=________。可见,测出各段位移s 1、s 2、s 3 s 4、s 5、s 6,即可求出a 1、a 2、a 3,再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平均值,就是我们所要测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 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处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子,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5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 s. (5)测出六段位移s 1、s 2、s 3、s 4、s 5、s 6的长度,把测量结果填入表1中。根据测量结果,利用“实验原理”中给出的公式算出加速度a 1、a 2、a 3的值。注意:求出a 1、a 2、a 3的平均值,它就是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把计算的结果填入下表1,求出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 实验数据处理: 织带粘贴处: 计数点 位移s/m 位移差△s/m 分段加速度a/m·s -2 小车加速度a/m·s -2 1 S 1= S 4-S 1= a 1= a= 2 S 2= 3 S 3= S 5-S 2= a 2= 4 S 4= 5 S 5= S 6-S 3= a 3= 6 S 6= 误差分析:电源电压的不稳定性、测量读数等 B C D s s s A

高中物理会考复习实验题必修全

物理必修实验复习 有效数字及一般仪器读数 【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分为______误差和______误差,均不可避免。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是改进实验方法,改良实验仪器;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可以多进行几次测量,求出几次测量的数值的平均值。 【有效数字】从左往右,从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右边最末一位估读数字为止,包括末位的零都是有效数字。如是____位有效数字。 1、以下数据是三位有效数字的是( ) A 、 B 、 C 、 D 、×105km 【读数】刻度尺、秒表、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等一般仪器的读数,要求读到最小刻度后再往下估读一位。 2、请读出以下仪器读数 A 、用刻度尺测量,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cm B 、电压表量程为3V 时,读数为_____V C 、电压表量程为15V 时,读数为_____V D 、该秒表的读数为____分______秒 实验一:长度的测量 【游标卡尺】除电子仪器外,游标卡尺是高中阶段唯一不需要估读的测量仪器。 利用___________可以测量零件的厚度和管的外径,利用___________可以测量槽的宽度和管的内 径,利用___________可以测量槽和筒的深度。 10分度 20分度 50分度 游标总格数 ____格 ____格 ____格 游标总长 ____mm ____mm ____mm 精确度 10 1 mm=____mm 20 1 mm=____mm 50 1 mm=____mm 最终读数mm 以下位数 ____位 ____位 ____位 【读数规则】 读数=主尺读数+游标读数 =[(从游标的0刻度对上去读)主尺cm ×10 +主尺mm] + 游标对齐格数×精确度mm 3、用右图游标卡尺测量长度,可以准确到____mm ,若用该游标卡尺测量一金属铜的外径如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mm 。测量时应在_____(同一/不同)位置测量几次,再取_____值。 4、 图左游标卡尺的精确度为____mm ,读数为________mm ;图右是____分度的游标卡尺,读数为________cm 实验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0 1 2 3 4 5 6 7 8 9 10 0 1 2 3 V 5 10 15 0 31 2 3 3 4 3 5 6 3 7 8 39 41 10 43 12 14 45 16 47 18 49 20 51 22 53 24 26 55 57 28 59 0 1 2 6 7 8 9 10 11 3 4 5 12 13 1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