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十一章 教学整体安排

第十一章 教学整体安排

第十一章 教学整体安排
第十一章 教学整体安排

第十一章---道路管线工程教学内容

第十一章道路管线工程 第一节道路排水 一、公路路面排水 道路排水分公路排水和城市道路排水。公路排水通过道路纵坡和横坡 , 排放至设于路基两侧的排水明沟 , 再通过明沟纵向坡度排入附近天然河、沟内。公路排水有两种方式排除路表水。 1 一种是在路肩设置拦水缘石和急流槽 , 将水集中排出路基 ; 2 另一种是让路表水沿路面漫流至路肩顺边坡排出路基。 3 比较;该两种方式在正常情况下都能达到有效排路表水 , 保证行车安全的目的。 1)当降水强度大于设计值时 , 集中排水法即第一种方法会导致路面发生积水现象而影响行车安全 ; 2)第二种路面漫流排水可以保证路表水能够顺利地排出路基 , 而不发生积水现象 , 对行车安全保障较好。采用漫流排水方式需要对道路路肩及边坡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护 , 通常在土路肩上铺植草砖 , 高填土路基用拱形护圈护坡 , 低填土路基用植草砖植草护坡。以确保边坡不受路表水的冲刷 ( 图 1-ll-1) 。 二、城市排水系统及路面排水 城市排水工程的任务是把雨污废水按一定系统汇集起来 , 并经处理符合排放标准后再排泄至水体。排水系统的体制 , 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城市的排水系统平面的布置 , 随地形、竖向规划、污水厂的位置、土壤条件、河流情况 , 以及污水的种类和污染程度等因素而定。 一)布置形式: 1 在地势向水体适当倾斜的地区 , 各排水流域的干管可以沿与水体垂直相交的方向布置 , 这种布置称正交布置 ( 图 1-11-3a) 。 2 在地势向河流方向有较大倾斜的地区 , 可使干管与等高线及河道基本平行 , 主干管与等高线及河道成一定斜角敷设 , 这种布置称平行式布置 ( 图 1-113c) 。 3 截流式 ( 图 1-113b) 、分区式 ( 图 1-11- 2d) 、分散式、环绕式 ( 图 1-113e) 布置。二)污水管道 从道路交通要求考虑 , 主干管不宜放在交通频繁的道路上 , 最好设置在次要街道 , 以便施工及维护检修。污水管道常设在污水量较大 , 地下管线较少一侧的人行道、绿化带和慢车道下。根据实际情况也有在街道两侧各设污水管道。

数与代数课程的教学

数与代数课程的教学 【摘要】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中将“数与代数”作为四个内容领域之一,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将“数(算术)”与“代数”的学习作为一个教学内容。仅就文本而言,这体现出加强算术与代数之间的联系的理念,即,这种处理旨在强调“从算术向代数的过渡”,其实这也是义务教育整体性与一贯性的必然反映。 【关键词】小学;数与代数;课程;创新 Number and algebra course of teaching Qin Xue ning 【Abstract】2001 promulgation of 《mathematics course of the fulltime system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ndard(experiment draft)(as follows brief name 《lesson mark experiment draft 》)》the lieutenant general”number and algebra” be four one of the contents realms, this is our country history top first time will”number(arithmetic)” and”algebra” of study Be a content of course.Only text origin but speech,this body appear an of strengthen the

arithmetic and algebra of contact of principle,namely, this kind of processing aim is emphasize “from the arithmetic to algebra of transition”, in fact this be also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whole and consistence of inevitable reflection. 【Key words】Primary school;Number and algebra;Course;Innovation “数与代数”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学也应该有所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所以在小学“数与代数”课程中,除了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运算之外,更应该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逻辑,培养他们的创新和探索精神,能用数学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一些问题。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然后肯定了“数与代数”课程的教学价值,最后针对如何创新本门课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数与代数的概念 数主要是包括数的意义和数的运算两部分,数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数的概念主要包括整数概念的教学、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概念的教学。代数是由算术演变来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代数是研究数字和文字的代数运算理论和方法,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十一章.doc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十一章精心为您整理了“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十一章”供您参考,更多相关资讯,网站将持续为您更新,敬!祝大家新年新气象!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基础教育改革 1、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国家教育建设的根本,也是国家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 2、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 3、现行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的基本架构主要包括: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教职工聘任制、实行学校劳动分配制度的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七次。2001年是第八次改革。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①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②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③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④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②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③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经验,学生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⑤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6、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态势:①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②教学组织形式日趋多样化③教学评价逐步确立了新观念与新方法④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教学日趋整合 202X年教师资格证报名>>> 202X年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 202X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

第十一章-激励讲课教案

第十一章激励练习题十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中核心需求为()。 A.成功需要 B.归属需要 C.权力需要 D.生理需要 2.奥德福ERG理论中提出的生存需要类似于需求层次中的()需要。 A.生存 B.安全 C.尊重 D.生理与安全 3.心理学认为,()来自个体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乏或不足。 A,需要 B.动机 C .内驱力 D.目标 4.期望理论认为,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和()的乘积。 A.工作积效 B.目标的主观概率 C.效价 D.目标的客观概率 5.公平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过程,也是()进行比较的过程。 A.贡献于报酬 B.人与人 C.报酬与报酬 D.贡献与贡献 6.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属于()激励理论。 A.内容型 B.过程型 C.行为改造型 D.综合型 7.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下面的()因素属于保健因素。 A.工作本身 B.工作条件 C.公认 D.责任 8.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下面的()因素属于激励因素。 A.成就 B.安全 C.工资水平 D.工作条件 9.()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能力能否导致所得到的工作绩效和目标的主观概率。 A.欲望 B.期望值 C.动机 D.效价 10.人们对某一目标的重视程度与评价高低,即人们在主观上认为这种报酬的价值大小叫().。 A.需要 B.期望值 B.C.动机 D.效价 11.美国潘达西.亚当斯1965年提出的公平理论,又叫() A.社会比较论 B.期望论 C.归因论 D.强化论

12. ( ) 是重点研究如何改造和强化人的行为,变消极为积极的一种理论。 A.过程型激励理论 B.归因论 C.行为改造型激励 D.强化论 13.()是人类行为的直接原因,驱使人们产生某种动机。 A.欲望 B.需要 B.C.动机 D.激励 14.需要层次理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和双因素理论,这四种激励理论属于( ) A.内容型激励理论 B.过程型激励理论 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D.综合型激励理论 15.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首次提出的。 A.赫茨伯格 B.奥德福 C.马斯洛 D.麦克利兰 1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D.友爱与归属需要 17.()是在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认为人的需要只有生存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和成长发展需要这三种。 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B.奥德福的ERG理论 C.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 D.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8.保健因素是指与()相关的因素。 A.工作环境 B.工作条件 C.工作内容 D.工作环境与条件 19.内容型激励理论都是从人的()角度研究激励的理论。 A.需要 B.行为 C.动机 D.满足感 20.曹雪芹虽食不果腹,仍然坚持《红楼梦》的创作,是出于其() A.自尊需要 B.情感需要 B.C.自我实现的需要 D.以上都不是 21.商鞅在秦国推行改革,他在城门外立了一根木棍,声称有将木棍从南门移到北门的,奖励500金,但没有人去尝试。根据期望理论,这是由于() A.500金的效价太低 B.人们对完成要求的期望很低 C.居民对得到报酬的期望很低 D.枪打出头鸟,大家都敢尝试 22.()的现象不能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A.一个饥饿的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需找食物 B.穷人很少参加排场讲究的社交活动 C.在陋室中苦攻“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 D.一个安全需求占主导的人,可能因为担心失败而拒绝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23.中国企业引入奖金机制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到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成

教育学第十一章-学校咨询和辅导

第十一章学校咨询与辅导 一、单项选择题(有时每题2 分,共40 分;大部分年份每小题1 分,共20 分) 1.在学生咨询中,( D )是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 A.系统脱敏法 B.行为契约法 C.模仿学习法 D.身体放松法 2.在学生咨询中,( B )是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A.鼓励表达法 B.系统脱敏法 C.深入共感法 D.身体放松法 3.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 B ) A.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度过当前危机 B.学会自己独立处理类似问题 C.建立对咨询人员的信任 D.学生对咨询过程的积极参与 4.鼓励表达、深入共感、身体放松的方式属于咨询中的( B ) A.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C.着重改变认识的方法 B.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D.游戏疗法 5.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辅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D )。 A.早期干预 B.缺陷矫正 C.发展指导 D.问题预防 6.纠正认识中不合理的绝对化要求、过度泛化、夸大后果等症状通常用( C )的方法。 A.着重调整情感 B.着重训练行为 C.着重改变认知 D.游戏 7.1942 年罗杰斯出版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中提出“(D )”的观点。 A.问题中心 B.社会中心 C.教师中心 D.当事人中心 8. 让患者自我放松,减轻焦虑、恐惧,用放松反应代替焦虑反应通过练习消除焦虑和恐惧的做法即为(B )。 A.深入共感法 B.系统脱敏法 C.行为契约法 D.模仿学习法 9. 在学生咨询中,______是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D ) A.系统脱敏法 B.行为契约法 C.模仿学习法 D.深入共感法 10. 在学生咨询中,______是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A ) A.行为契约法 B.鼓励表达法 C.深入共感法 D.身体放松法 11. 现代的学校咨询与辅导起源于______初美国的“指导运动”。( D ) A.17 世纪B.18 世纪C.19 世纪A D.20 世纪) 12.以下属于咨询方法中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是(A ) A.鼓励表达 B.系统脱敏法 C.团体咨询

第十一章教学中

第十一章教学(中) 一、填空 1、教师通过实物向学生进行讲解,这是______________原则的运用。 2、既教书又育人是______________原则的反映。 3、我国古代教育著作《学记》要求在教学中“不凌节而施”,其观点与现代教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相吻合。 4、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教学原则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的体现。 5、讲授法包括______________法、讲解法和______________法 6、教师指导学生从事一定的实际工作或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形成一定的工作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法。 答案:1、直观性2、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3、循序渐进4、巩固性、5讲述、讲演6、实习作业 二、选择 1、一个物理老师在讲“自由落体运动”的时候,做了一个实验给学生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运用了() ①讲授法②实验法③演示法④谈话法 2、“发现法”又称() ①问题学习法②探索法③问题法④探索学习法 3、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以() ①理论为主②实际为主③两者相结合④事例为主

4、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这是贯彻哪一个教学原则的常用的做法() ①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②直观性原则③启发性原则④巩固性原则 5、哪一种方法对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度要求较高() ①讨论法②谈话法③讲授法④演示法 6、教师要学生巩固刚学到的知识,选择那一个方法比较好() ①谈话法②讲授法③讨论法④练习法 答案:1、③2、③3、①4、③5、②6、④ 三、判断是非 1、谈话法就是教师问,学生答。() 2、黄老师今天身体不适,不能讲课,布置学生随便看书,黄老师采用了读书指导法。() 3、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只有在文科教学中才能运用,而在 理科的教学中是无法运用的。() 4、教学方法是指老师教导学生的方法。() 5、演示法与实验法的区别在于,演示法的主体是学生,实验法的主体是老师。() 6、教学方法不但要注重教师的教,也要注重学生的学。() 答案:1、×2、×3、×4、×5、×6、√ 四、简答 1、在教学过程中一般要遵循哪些教学原则? 2、请列举中小学常用教学的方法。

第十一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常常容易会把生活中的“工作” “做工”与物理学中的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是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这节课是在前两节所学简单机械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的,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可以说是前面所学的知识的延伸,又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知识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并且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 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三、学生分析 15岁左右的初中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 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 四、学习方法 根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实物进行探究活动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

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因此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学生体验和分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等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五、教学重点 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六、教学难点 功的概念。 七、教学过程 、引人新课: 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 起做三个小实验。 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 一些?为什么? 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一—功。

《数与代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六单元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的熟练的读、写整数与小数,比较数的大小。 3、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比较数的大小。 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对小学阶段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1、请同学们来看屏幕上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你能找到哪些熟悉的数?(课件2) 让学生自由发挥个人的认识: 有整数、小数、负数、分数、还有百分数……。 2、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数。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你学过的数?(课件3)

学生补充:正数、负数、真分数、假分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二、复习数的意义 1、结合P76主题图说说这些数的意义(课件4-5) 如:1722是自然数。这里表示词典页码的数量:有__________个1页。 8844.43是小数。表示八千八百四十四又百分之四十三。 3是分数。这里表示把全年天数平均分成_______份,空气质量良好 5 的占其中的______份。 40%、60%是百分数。这里分别表示羊毛和化纤成分占总成分的__________。 -25℃是负数。它表示比0℃还________的气温度数。 2、整数(课件6-7) ①什么是整数,整数包括哪些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整数的个数是__________。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自然数的单位是______。最小的自然数是______。 ③做一做 ()是正数,()是负数。 ()是自然数,()是整数。 三、数的读、写 1、数位顺序表。

(完整word版)课程与教学论第十一章教学方法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第十一章教学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教师对学生叙述事物材料或描绘所讲的对象的方法,叫做 A.讲述法 B.讲读法 C.讲解法 D.讲演法 答案:A 2.以教师的教授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包括 A.讲授法 B.谈话法 C.演示法 D.读书指导法 答案:D 3.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包括 A.发现法 B.练习法 C. 读书指导法 D.自学辅导法 答案:C 4.以师生交互作用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包括 A.讨论法 B.读书指导法 C.参观法 D.自学辅导法 答案:D 5.自学辅导法的提出者主要是 A.斯霞 B.卢仲衡 C.赞科夫 D.布鲁纳 答案:B 6.下面哪个不是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A.现代化 B.心理学化 C.集中化 D.个别化 答案:C 7.主张每个学生如果获得适当的方法都可以掌握学习的人是 A.布卢姆 B.布鲁纳 C.赞科夫 D.瓦根舍因 答案:A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讲授法包括讲述、、和讲演等方式。 答案:讲解讲读 2.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坚持以为指导思想。 答案:启发式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 1.讲授法 答案要点: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四、简答题(每题5分) 1.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答案要点: ①依据教学目的;(1.25分) ②依据教材内容;(1.25分) ③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1.25分) ④依据教师的特点。(1.25分) 2.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特征。 答案要点:

①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已成为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1分) ②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与教学实验紧密结合;(1分) ③以系统整体的观点研究教学方法理论;(1分) ④注重发挥教学方法在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非认知因素中的作用;(1分) ⑤把研究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放在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1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 1.如何选择、优化运用教学方法实现学用结合。 答案要点: 目前,教学有很多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关键得法。如何选择、运用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能够发挥合理的优势,就成为教学实践的重要问题。(1分)(1)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①依据教学目的。要选择与教学目的相适应、能够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懂得有关目标分类的知识,能够把总的、抽象的教学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并根据这些目标来确定用何种方法进行教学。(2分) ②依据教材内容。不同学科性质的教材,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师有必要掌握各类教学方法所适用的内容范围。(2分) ③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受到学生的年龄差异、个体心理特征和学生所具有的基础知识条件的制约。(2分) ④依据教师的特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到教师自身的素养和条件,要取决于教师对各种教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2分) (2)教学方法的运用。 ①运用教学方法要树立完整的观点。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功能、特点和适用范围和具体条件,教师必须注意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有机配合,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性功能。(2分) ②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智力活动去掌握知识,发展认识能力。(2分) ③要善于综合的、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博采众长,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2分)

第11章教案

第十一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 均衡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IS、LM 曲线的含义与性质特征,IS、LM 曲线的推导方法;(2)IS、LM 曲线的移动;IS—LM 模型及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推导;IS 和LM 曲线的移动;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 教学难点:IS-LM 曲线的移动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美)N.格里高利·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经济学原理(第7 版):宏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年5 月第1 版。 [2](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萧琛主译,宏观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年1 月第1 版。 [3](美)奥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大卫约翰逊(David Johnson)著,王立勇等译,宏观经济学(第6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年6 月版。 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IS 曲线 一、IS曲线的前提条件:产品市场的均衡 IS 曲线是以产品市场的均衡为前提的。 产品市场的均衡是指产品在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都相等的情况。产品市场的均衡既体现供给与需求相等的关系,也对应于一定的价格水平。所以,产品市场的均衡一定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上的均衡。但是,在本章,特别是在 IS 曲线中,价格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 IS 曲线探讨的所有情况都是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的情况,只是均衡水平不同而已。所以,本章暂时假定价格不变。 二、IS 曲线的含义和推导 (一)IS 曲线的含义 IS 曲线是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的一条曲线,它反映某些相关经济变量(或指标)相互联动的情况。 I 代表投资,S 代表储蓄,IS 曲线就是使投资与储蓄相等时所有代表均衡利率水平和均衡收入水平的组合点的集合。

《数与代数教案》

《数与代数》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进一步理解自然数、小数、分数、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能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转化。 2、进一步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意义,能熟练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公倍数等。熟练掌握2、 3、5倍数的特征,并正确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口算、估算和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学会能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5、会运用字母来表示数量关系及运算性质。会解简易方程及稍复杂的方程。 6、掌握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运用比和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复习与整理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并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 建立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数学方法,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板书课题“数与代数”)师说:小学阶段我们都学过哪些数与代数的知识呢?谁来说说? 二、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构建自己对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师:同学们总结的比较全!今天我们就从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正比例与反比例、常见的量、探索规律这六个方面,来看一下小学阶段关于数与代数的相关知识。 (一)数的认识 师:首先看数的认识。同学们想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数? (生: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分的还能再详细一些吗?我们可以这样整理(出示整理情况)。我们一起看一下关于他们的具体知识有哪些?(教师出示标题,学生先思考并回答后,教师出示内容)

第十一章三角形全章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边

检测练习一、如图,在三角形ABC中, (1)AB+BC AC AC+BC AB AB+AC BC (2)假设一只小虫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 有路线。路线最近,根据是:, 于是有:(得出的结 论)。 (3)下列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为什么? ①3、4、8 ②5、6、11 ③5、6、10 研读三、认真阅读课本认真看课本( P64例题,时间:5分钟) 要求:(1)、注意例题的格式和步骤,思考(2)中为什么要分情况讨论。 (2)、对这例题的解法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一边阅读例题一边完成检测练习三。 检测练习二 9、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8cm.①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求各边的长; ②已知其中一边的长为6cm,求其它两边的长.(要有完整的过程啊!) 解: (三)在研读的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四、归纳小结 (一)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二)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五、强化训练 【A】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三角形按边分类课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 (4)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一个不等边三角形有两边分别是 3、5另一边可能是() A、1 B、2 C、3 D、4 3、下列长度的各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3cm、12cm、8cm B、6cm、8cm、15cm 、3cm、5cm D、6.3cm、6.3cm、12cm 【B】组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另一边长等于9,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5、已知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另一边长为3cm.则第三边的长取值范围是多少? 【C】组(共小1-2题) 6、已知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另一边长为3cm.则第三边的长取值范围是。 小方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8cm的游戏棒,他想再找一根,使这三根游戏棒首尾相连能搭成一个三角形. (1)你能帮小方想出第三根游戏棒的长度吗?(长度为正整数) (2)想一想:如果已知两边,则构成三角形的第三边的条件是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2节-功率 辅导教学案(提升版)

第十一章第2节功率

【课堂检测】 1.一台机器的功率是150W,它表示的含义是() A.这台机器所做的功只能是150J B.这台机器每分钟内做功150J C.这台机器每秒钟所做的功是150J D.这台机器在每秒钟内所做的功是150W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B.正在行驶的汽车,如果所受的力全部消失,汽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起重机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拉力对重物不做功 D.小明用力推地上的木箱,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3.如图甲所示,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其做直线运动,两次拉动木块得到的s﹣t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两次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两次拉力的功率分别为P1、P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F l>F2、P1>P2B.F l=F2、P1>P2C.F1>F2、P1=P2D.F1<F2、P l<P2 4.妈妈与小明进行爬楼比赛,他们都从1楼上到5楼,妈妈的体重是小明体重的2倍,妈妈所用的时间是小明所用时间的2倍,若妈妈做功为W1,功率为P1,小明做功为W2,功率为P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W1:W2=1:1 B.W1:W2=4:1 C.P1:P2=1:1 D.P1:P2=4:1

5.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物体运动速度会越来越快。一个物体由A点自由下落,相继经过 B、C两点,已知AB=BC,如图所示,物体在AB段重力做功W1,做功功率P1;在 BC段重力做功W2,做功功率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W ?≠W ?P ?≠P ? B. W ? =W ?P ? =P ? C. W ? =W ?P ?>P ? D. W ? =W ?P ?<P ? 6.水平地面上有一个重100牛的物体,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推力的方向匀速运动了5米时,用了10秒,在这个过程中,推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是15瓦,则推力大小是() A.100牛B.500牛C.30牛D.50牛 7.某同学的质量约为50 kg,他以正常速度从教学楼的一楼走上二楼。请估算在此过程中该同学上楼的功率最接近于() A.1 W B.10 W C.100 W D.1000 W 8.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小科和几位同学准备做“比一比谁的功率大”的活动。以下是他们设计的三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①控制爬楼的时间相同,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上楼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①控制爬楼的高度相同,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用的时间,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①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用的时间和爬楼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A.只有① B.只有①① C.只有①① D.①①① 9.挖掘机挖土的速度往往很慢,这是为了() A.保证挖土的质量 B.获得较大挖掘动力

《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自然数和整数的基础知识。 2.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小学六年中我们都学过哪些数?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这些数的例子吗?说明每个数的具体含义。 请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数据来汇报,指名在黑板上写下这些数。 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听一听数读得是否正确,看一看黑板上的数写得对不对。 2.教师用课件出示一组数,弥补学生的不足。 (课件出示:如: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m。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只有-25。今年我市空气质量达到良好的天数占全年的。这本词典有1722页。一条围巾的成分:羊毛40%、化纤60%。) 3.把黑板上的数分一分类。 4.揭示课题。

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这就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几种数,这几节课我们就把这几种数的意义和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我们今天先复习自然数和整数。(板书课题:数的认识) 二、归纳整理 自然数和整数。 1.教师提问: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0表示什么?有没有最小的自然数?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教师提问:谁知道我们学习的哪些数是整数?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问题:能不能说整数就是自然数?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 教师向学生说明: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整数,除了自然数,还学习了一些小于零的整数即负整数,这些负整数到中学要更深入的学习。 结合上面的复习和板书,将板书补充成如下形式: 3.小组整理数的其他知识。提问:关于数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1)学生自由发言。 (2)小组合作学习,重点讨论下面的问题。(出示讨论题) a.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 b.你能说出哪些计数单位? c.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完成整数、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师说明:整数和小数都是按十进制计数法写出得数,其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讲解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不能遵循的原则有(。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教师中心原则 2.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上的失调状态。 A.知觉 B.思维 C.情绪 D.行为 3.教师对学生观察后,及时将所观察到的重要事实,以叙述性文字记录下来,这种方法叫做(。 A.轶事记录 B.评定量表 C.档案袋法 D.项目检核表

4.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D.雅各布松 5.(的儿童常常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应敏感,担心害怕,显得很不安分。 A.诵读困难 B.过度焦虑 C.强迫观念 D.交往困难 6.人格障碍是(产物。 A.个体先天素质 B.后天教养 C.不良习惯 D.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 7.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称为(。 A.心理测验 B.心理咨询 C.心理辅导

D.心理评估 8.(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A.学校 B.家庭 C.社会 9.小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主要是(。 A.交往焦虑 B.上学焦虑 C.课堂焦虑 D.考试焦虑 10.学习困难综合症在(比较多见。 A.小学生 B.初中生 C.高中生 D.大学生 11.下列哪些中学生的表现不属于心理行为问题(。 A.过分依赖, B.吸烟 C.受到批评,心里不高兴

D.一到考试身体就有不适反应。 12.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试;二是(。 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寻求发展 D.克服障碍 13.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严重惧怕 B.原因不明地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地惧怕 14.首创主要用于治疗恐惧症的系统脱敏法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沃尔朴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15.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第十一章机械波作业答案教学内容

第十一章机械波 选择题 提示:设0点的振动方程为y O (t) ACOS ( t °)。由图知,当t=2s 时,O 点的振动状 3 3 态为:y o (2) A cos(2 0)=0 , 且v 0 ,二 2 0 —, 0 2 —2 ,将 2 0代 入振动方程得: y o (t) Acos( t 3 2 2 )。由题中所给的四种选择, 3取值有三种: ,, ,将3 的三种取值分别代入 y °(t) 3 Acos( t 2 )中, 发现只有答案( C ) 2 4 2 是正确的。 [C ]1. 一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在 (A) y 0.50cos (n t -n ) , (SI). 2 (B) y 1 0.50cos ( n t 2 1 、 n ) , (SI). 2 (C) y 1 0.50cos ( n t 2 1 、 ~ n) , (SI). (D) y 1 0.50 cos (-n t 1 、 n ) , (S|) . [B ]2.图中画出一向右传播的简谐波在 图, BC 为波密介质的反射面,波由 P 点反射, 刻的波形图为 提示: 由题中所给波形图可知, 入射波在P 点的振 动方向向下;而 BC 为波密介质反射面,故 在P 点反射波存在“半波损失”,即反射波 与入射波反相,所以,反射波在 P 点的振动 方向向上,又P 点为波节,因而得答案 B 。 t 时刻的波形 则反射波在 t 时 2s 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原点 0的振动方程为 1 4 2 y

[ A ]3. 一平面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 = 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则P处质 点的振动在t = 0时刻的旋转矢量图是 由图可知,P点的振动在t=0时的状态为: t 0: y P0,且V o 0, [B ]4. 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时,某一时刻媒质中某质元在负的最大位移处,则它的能量是 (A)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C)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B)动能为零,势能为零. (D)动能最大,势能为零. 动能=势能,在负的最大位移处时,速度=0,所以动能为零,势能也为零。 [B ]5.在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节间各质点的振动 (A)振幅相同,相位相同. (C)振幅相同,相位不同. 提示:根据驻波的特点判断(B)振幅不同,相位相同. (D)振幅不同,相位不同. [C ]6.在同一媒质中两列相干的平面简谐波的强度之比是I1 / I2 = 4,则两列波的振幅之比是 (A) A i / A2 = 16 . (B) A i / A2 = 4 . (C) A i / A2 = 2 . 提示:波的强度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J1 2 A2 \ I2 (D) A1 / A2 = 1 /4 . 填空题 1. 一平面简谐机械波在媒质中传播时,若一媒质质元在t时刻的总机械能是10 J,则在(t 提示: t T时刻的总机械能t时刻的总机械能, E 10( J) E K E p 1E5( J) 2 (B) f (D)十松T) (T为波的周期)时刻该媒质质元的振动动能是 5 (J)

第十一章电极极化练习题电子教案

第十一章 电极极化练习题 一、判断题: 1.用Pt 电极电解CuCl 2水溶液,阳极上放出Cl 2 。 2.电化学中用电流密度i 来表示电极反应速率。 3.分解电压就是能够使电解质在两极上持续不断进行分解所需要的最小外加电压。 4.凡是可以阻止局部电池放电,降低腐蚀电流的因素都能使腐蚀加剧。 5.测量阳极过电位用恒电流法。 6.恒电流法采用三电极体系。 7.交换电流密度越大的电极,可逆性越好。 8.用Pt 电极电解CuSO 4水溶液时,溶液的pH 值升高。 9.极化和过电位是同一个概念。 10.双电层方程式不适用有特性吸附的体系。 11.实际电解时,在阴极上首先发生还原作用的是按能斯特方程计算的还原电势最大者。 二、单选题: 1.298K ,p 下,试图电解HCl 溶液(a = 1)制备H 2和Cl 2,若以Pt 作电极,当电极上 有气泡产生时,外加电压与电极电位关系: (A) V (外) = φ(Cl -/Cl 2) -φ(H +/H 2) ; (B) V (外) > φ(Cl -/Cl 2) -φ(H +/H 2) ; (C) V (外)≥φ(Cl 2,析) -φ(H 2,析) ; (D) V (外)≥φ(Cl -/Cl 2) -φ(H +/H 2) 。 2.25℃时,用Pt 作电极电解a (H +) = 1的H 2SO 4溶液,当i = 52 × 10-4A·cm -2时,2H η= 0, 2O η= 0.487V. 已知 φ(O 2/H 2O) = 1.229V ,那么分解电压是: (A) 0.742 V ; (B) 1.315 V ; (C) 1.216 V ; (D) 1.716 V 。 3.下列两图的四条极化曲线中分别代表原电池的阴 极极化曲线和电解池的阳极极化曲线的是: (A) 1、4; (B) 1、3; (C) 2、3; (D) 2、4。 4.已知反应H 2(g) + ?O 2(g)H 2O(l) 的m r G ?= -237.19 kJ·mol -1,则在25℃时极稀 硫酸的分解电压(V)为: (A) 2.458 ; (B) 1.229 ; (C) > 2.458 ; (D) > 1.229 。 5.电池在下列三种情况下放电,电压分别为:(a)电流i →0,(V 0);(b)一定大小电流,(V i ); (c)短路i →∞,(V ∞)。这三种电压的关系: (A) V 0 < V i < V ∞ ; (B) V 0 > V i > V ∞ ; (C) V 0 = V i < V ∞ ; (D) V 0 = V i > V ∞ 。 6.电极极化时,随着电流密度由小到大增加,说法(1):正极电位越来越大,负极的 电位越来越小;说法(2):阳极电位越来越正,阴极电位越来越负。分析以上两种 说法时,以下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 无论对原电池或电解池,说法(2)都正确; (B) 对电解池,说法(1)与(2)都正确; (C) 对原电池,说法(1)与(2)都正确; (D) 对原电池,说法(2)正确。 7.随着电流密度由小到大增加,电解池的实际分解电压V (分) 与原电池的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